第七十一章 党争()
作者:燕西风      更新:2024-09-21 01:13      字数:3125
  张凤奇点点头:“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下官秉承圣人之训,一向不喜欢结党,可惜世风日下,现在朝堂之上党争愈演愈烈,似下官这般,是无法在这个官场上混下去的。”

  杨鹤闻言问道:“张兄,现在朝堂之上党争很厉害么?”

  张凤奇叹了口气道:“岂止是厉害,简直是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摇摇头,张凤奇叹道:“以前,我大明虽有大臣抱成一团,却并不算结党,直到二十多年前,顾宪成重修东林书院,与高攀龙等人于东林书院讲学,一大批学子聚于东林书院,结成东林党,大明算是有了真正的朋党,自打有了这东林党,大明的朝局便再无宁日,局势也是每况愈下。”

  “东林党?”杨鹤喃喃地重复了一遍。

  东林党杨鹤倒是听说过,是那个著名的太监九千岁魏忠贤的政治对手。

  后世人提到魏忠贤,无一不说这人乃是一个无恶不作的阉贼,那么他的政治对手东林党便毫无疑问被大加褒扬。就是说杨鹤所知道的东林党,乃是正面形象。

  可是现在听张凤奇的意思,好像并不是那么回事。

  沉吟了一会儿,杨鹤道:“这些人既然称党,则必有主张,不然不会凝聚这么多人,不知这个东林党的主张是什么?”

  张凤奇闻言一怔,不由深深地看了杨鹤一眼,这人居然知道东林党有自己的政治主张,这可不像是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说出的话。

  不过张凤奇还是说道:“东林党的主张是开放言路,革除弊政,要求朝廷振兴吏治,并提出发展经济,减轻赋役负担,反对征收矿税等等。”

  “这些主张好像没什么错误吧?”杨鹤闻言疑惑道。

  张凤奇笑道:“是没什么错误,下官也没说东林党的主张不对,下官说的是党争。”

  “党争?”杨鹤沉吟了一会儿,接问道:“既然是党争,那肯定不会只有东林党一党,不知朝中还有哪些派系?”

  张凤奇苦笑道:“派系多了,实力比较强的有齐党,浙党,楚党。”

  “齐党,浙党,楚党?这些党的名称好像跟东林党不大一样啊。”杨鹤疑惑道。

  张凤奇道:“是不一样,这几个党是以首领的籍贯命名的朋党,以山东人亓诗教、周永春为首的那些官员属于齐党,以浙江人沈一贯,方从哲为首的那些官员属于浙党,以湖广人官应震,吴亮嗣,黄彦士为首的那些官员属于楚党。”

  “张大人,我觉得东林党的主张没什么错误,齐党,浙党,楚党这些官员为什么要反对东林党?”杨鹤疑惑道。

  张凤奇摇摇头:“杨老弟,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东林党有些主张确实很对,比如说革除弊政,整顿吏治,发展经济,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有些则不然,比如说开放言路,减免赋税,这都是有问题的。”

  “开放言路,减免赋税怎么会有问题?”杨鹤奇道。

  张凤奇苦笑道:“杨老弟,你身在军中,应当知道军队经常不能按时发放军饷。为何不能按时发放军饷?因为朝廷没钱。

  下官有位同窗在户部供职,有一次他跟下官说过,朝廷一年收上来的田赋,大约是两千七百万石粮食,折算成银子的话大约是二千一百万两银子左右。

  这些田赋除了供养皇亲国戚和官员的俸禄,剩下的都用于军费,大约是九百万两银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