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田租口赋愁白首 上(3)
作者:
几字微言 更新:2024-09-22 09:53 字数:3403
�地租率。其实际所指,是如陈胜那般“耕豪民之田”的佣耕者,向豪民地主交出一半的收成。董仲舒显然不懂经济,将地租率硬说成国家税率,使秦帝国时代的田税率猛然提升到十分之五的大比例。有意还是无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后世将这一典型外行的指控当成了历史事实,当成了真理性质的史料依据。
这便是真正十五税制说的真面目!又是一位专家啊,文学界的专家去做经济学研究,其结果的确令人咋舌。
另外一种的说话,便是十分之一,也就是十税一。是董仲舒所认为的,三代时税制,是历代儒者为之向往的世界。这种说法主要取决于上一种说法的否定。也就是说,秦庭收取农民土地收入的十分之一,而非自耕农的群体,则还要忍受地主十分之四的剥削。
实际上,所谓地主只收十分之四,可谓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猜想。即使自诩君子的书香之家,能将只收佃农的一半,已经是十分仁慈了。更何况,书香门第世家豪族,往往有强大在政治背景能够抗拒来自政府的税收收取。而政府少交的那部分,自然就被地主给拿去了。
而且,根据古代政策贯彻的巨大落差。中央政府政令下达基层实施时,往往会有极大的差别。就是在技术水平高度达的今天,也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何况在十里隔绝的秦代?朝廷政令,说要改税制,十税一,而基层却照样十税五。而多收的,却到了基层官员,办事吏目的手上。
这些,都是极可能生的事情。
这,便是扶苏要面对的地方基层。这不是高层政治人物可以随意揉捏的一块泡泡糖,而是一个浑身带刺的刺猬,或者一个滑不溜手的油泥鳅。扶苏剪去了雁门这头刺猬上的刺,可变化成泥鳅的雁门,却同样让扶苏有些咋舌。
还好还好,刺去了之后,至少扶苏下手时不用担心扎手。
不过,当扶苏转到那个数字之后。扶苏的脸色顿时有变得有些捉摸不定,似讥讽似冷笑。这个数字是去年雁门人头税的账册,总额,是:六百七十三万六千七百四十六钱。
和扶苏估算的,足足差了有两倍之多。而另外一本厚厚账册上,田赋的账册更让扶苏有些着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