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文明的浩劫(3)
作者:
空骑 更新:2024-09-22 15:45 字数:3399
经阁、文昌阁、名宦、乡贤、忠孝亭和两庑等,功能主要是纪念和祭祀孔子;西轴线为学宫部分,主要建筑有状元坊、明伦堂、讲堂和两庑等,主要功能是教育和培养学子。其建筑虽经千年兴废,但基本轴线及其对称性都是不变的。
八十年代初邯江县学除了戟门、三幢建筑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幸免与难。但周围的那些建筑却在邯江第一**拆迁中被全部拆除了。现在原本的学宫被淹没在了一片现代建筑中间。孤零零地明伦堂和讲堂被冠以“邯江县学古建筑”和“邯江县学古碑刻”的名义“保护”了起来。原本建于明代的“戟门”,则不伦不类的成了一间二十四小时银行和一所学校传达室中间的“异类”。“戟门”的周围围上了不锈钢栏杆,前面还有一个自行车停车棚。
雷涛记得清清楚楚,当年他考大学的时候,考点就在原本的市第八中学。原本的学校门口有一座仿古门碑和旁边的戟门相连,整体看还是非常之协调的。但后来回邯江再从那里经过时,原来的八中成了一所全市知名的私立学校,号称“邯江第一贵族中学”。
一座近二十层的学校大楼取代了原来三层高的校舍。而原本的明伦堂和县学讲堂就在这大楼的阴影中苟延残喘,顶着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头,被钢筋水泥建筑围了个水泄不通。而原本的明代的“戟门”则成了一条被关在笼子里的“土狗”,和那些现代建筑比起来,这些古建筑已经没有了生气和生机,成了早晚要被时代所淘汰的泥雕木塑。
邯江学前街的大拆迁当时有不少的市民反对,还有人写了不少的人民来信给各级政府。但这些人民的人民来信,远不及城市建设的需要还有投资商们那一支支“圈地”的红笔。也正是在那时,雷涛就已经有了对于老城区建设的一些思考。而这次给省里写的那份报告正是从那时起就有了一个雏形了。
对于这些,作为一个老邯江人,季春也不是没有同感。当年他带着人拆学前街的那些老建筑时,也有不少上了年纪的老邯江人在旁边围观,在他身后指指戳戳。现在雷涛提起这个话题,也勾起了季春当年的那些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