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媒体的反映(2)
作者:
空骑 更新:2024-09-22 15:50 字数:3401
��国的媒体会开始大量的报道这部影片的消息。今天剧场里出现的那一幕,我想你们也都看到了。从明天开始,所有人的外出都要告诉我。接受记者采访的事情也不能自行决定……”雷涛在酒宴结束之前对所有人说了一番话。
看着他严肃的表情,在座的所有人心里就像蒙上了一层阴云。
菊国的右翼势力还是十分嚣张的。这一点,他们从来到菊国之后就已经了解的非常清楚了,雷涛所说的话,实际上也算宣布了一个团队纪律。他们这一行人来到菊国,自然也得保证每一个人毫发无损地回到国内。所以对于雷涛的要求,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
第二天,菊国各大媒体上几乎全部都将《决战黄海》这部电影作为了头版头条。不过雷涛所担心的局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几乎大部分媒体都将视线聚焦到了这部电影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华夏国内对于战争历史的认识出现了一种新的思维。
菊国全国性的报纸也就只有那么几份,《读辩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菊国经济新闻》和《产经新闻》。
《读辩新闻》在菊国销量最大,不但销量最大,影响力也最大。这家报纸的政治立场中间偏右,属保守,十分强调菊国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菊国保守派没有人敢无视读辩新闻的意见。
《朝日新闻》的政治立场中间偏左、主张两国友好。它的销量也很大,但是它经常与政府抬杠,与一些右翼政客的关系不好。它的主要的读者主要是学者和知识分子,年轻人不怎么喜欢这家媒体。
《每日新闻》和《菊国经济新闻》的政治立场则比较中立,特别是《菊国经济新闻》,它的主要读者是公司管理层和相关的普通公司、金融行业的职员,销量也很大。
《产经新闻》是一家极右媒体,订报量不大,主要靠零售。是菊国一些右翼的舞台。有关华夏的负面报导,大都出自这家媒体。公开支持并呼吁首相、天皇参拜靖国神社的也就是《产经新闻》。因此是唯一一家未获准在燕京设立记者站的报社,所以其报道的片面性也与此相关。
雷涛看着面前的几分报纸,《产经新闻》果然是以一贯的右倾立场来看待《决战黄海》这部电影的。在它的社论中明确地写道“这部电影完全是披着和平和反战的外衣在歪曲和丑化帝国英烈艰苦卓绝地为国牺牲的史实。这就是华夏人对菊国一贯的敌视立场所引导的在文化领域的一次进攻!”
可以说这篇社论的调门扯得很高,字里行间有一种杀气腾腾地味道。
不过雷涛对于《产经新闻》的报道只是略微看看了就放下了。他的目光此刻全部聚焦在了《读辩新闻》上了。
在菊国,《读辩新闻》长期被看作是持保守和右派立场的报业代表,在推动菊国右倾化的许多事件上,《读辩》不止一次地充当“攻城拔寨”的排头兵角色。《读辩》支持修改和平宪法,不仅如此,1994年,《读辩》还率先发表私家版的《宪法修正草案》,鼓吹承认自卫队为符合宪法的军队。
而且在2001年时任首相的松泉征一作为菊国首相第一次参拜靖国神社时,《读辩》就以社论的形式表示支持。
不过,今天的这份《读辩新闻》却以非常显眼的形式将《决战黄海》这部影片的评论放在了头版头条。
“一切都该有所改变!”这是《读辩新闻》的社论标题。而其社论的主旨也从《决战黄海》这部影片所表现出来的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历史观,扩大到了菊国本身检讨战争责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