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媒体的反映(3)
作者:空骑      更新:2024-09-22 15:50      字数:3401
  “这部影片从两国并行的立场出发重新审视了当年的战争,两国当初都处于西方列强的倾轧和逼迫之下,境遇完全相同,可各自强国的努力却最终引发了一场对抗。这部电影虽然没有提及战争责任的问题。但事实上却将问题交给了所有的观众!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社论最后的这句话似乎在表达着一种诉求……

  “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这句话虽然看着像是在说电影,但事实上应该和读辩新闻最近两年的表现有所关联。

  从前年开始《读辩新闻》的一贯立场突然有了一种转向的趋势。五月的一篇长篇社论中,《读辩新闻》针对菊国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提出“首相不应参拜合祀了a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的主张,并呼吁尽快建立另外的国立追悼设施。这和之前他们的立场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读辩新闻》的转向不仅仅在于如何看待靖国神社,而很像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一工程的成果体现在一本名为《检证战争责任》的书中,这本书去年七月由中央公论新社出版发行,对从1928年开始到1945年由菊国引起的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束以及责任进行了全面调查。

  《检证战争责任》难以避免地牵涉到“九?一八事变”是怎样发生的?“七?七事变”如何使得两国走向全面战争?《检证战争责任》提供了自己的答案。那场战争究竟是为何而发生的,菊国究竟如何走向了侵略之路,谁该为此负责?对此,《检证战争责任》也进行了自己的分析。

  《读辩新闻》的发行量是1400多万份,是发行量意义上的世界第一大报,在菊国普及率是20.28%,相当于每五个家庭就有一家订阅该报,其影响力可想而知。在政治类书籍销售一向暗淡的菊国书市,《检证战争责任》一书共销售了8万册,这本书的社会反应也颇大,报社共接到邮件、电话等形式的6000多位读者的反馈。

  就在雷涛看着这些报纸的社论的时候,辻政信给雷涛打来了一个电话,电话里说有一位“老记者”想要亲自采访一下《决战黄海》的主创人员。当他报出这个老记者的名字时,雷涛愣住了。

  这位老记者的名字叫渡边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