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网络暴力(3)
作者:空骑      更新:2024-09-22 15:50      字数:3410
��矿。

  华夏城市商业银行后来采纳了汪东翰的建议,翰盛接下了华夏城市商业银行全国15000多家网点的标准化规范工程,全部采取蓝标红字白底的标识。华夏城市商业银行这一单,使翰盛兄弟广告公司在ci设计领域里有了很大的名气,也赚到了很多钱。

  翰盛又先后接了不少国有大型企业的ci标准化规范项目。三年后,翰盛广告公司进入华夏十大广告公司行列。

  依靠广告起家的汪东翰进入影视圈也纯属偶然。九八年初夏的一天,汪东翰在路上碰见了他出版社的老同事,这位老同事当时在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工作,他在闲聊时和汪东翰提到了拍电视剧赚钱的一些“内幕”。汪东翰很快就动心了,他找来了一批人,投资拍摄了一部模仿摩国肥皂剧的电视剧《出版社的故事》。

  虽然没有拍戏的经验,但汪东翰利用自己做广告的优势,进行了很好的推广,第一部戏居然盈利百分之百!尝到甜头的汪东翰一头扎进电影圈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当时华夏电影市场的竞争不是很激烈,利润空间很大,又能赚钱面对这样一个能够使得自己名利双收的产业,汪东翰开始了自己的传奇。

  作为商人的汪东翰有自己的眼光,他搭建起了一个翰盛体系——翰盛兄弟广告、翰盛兄弟演艺经纪、翰盛兄弟影视投资,此外还涉足多元化的资本投资。汪东翰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由一个“电影人”的身份走向了多元化,多元化的结果使他不得不考虑资本层面的运作。

  按理说这样一个“电影圈的一哥”本没必要对只是电影圈新人的星辉公司进行打压。也没必要利用自己的关系影响审片委员会对于《决战黄海》这样一部电影的审核。可正是因为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使得他不可避免的被拖进了这样一件事情。

  当审片委员会的一些老朋友打电话给他诉苦的时候,汪东翰也意识到了《决战黄海》这部电影引发的舆论风潮,如果不加制止的话,很有可能会让自己和翰盛兄弟集团也被卷入进去。

  他思虑再三之后,给自己的老朋友挂了个电话:“老关,那件事情恐怕很难再做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