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老邮商难辩巧连环(1)(2)
作者:
沧浪船夫 更新:2024-09-23 06:15 字数:8647
�工,大木桥,老城皇庙,你没看见那里的买卖,与别处有什么不同?”
“不同?”昌乐又眨了几下眼睛,愣乎乎地说,“我就觉得那里的人挺多。”
看来,不把事儿直截了当地挑明,昌乐自己是悟不出什么的。昌欢干脆直说了,“你没发现?上海这边儿,现在集邮的行情看涨?”
“集邮?”昌乐犹豫了片刻,像想起了什么,“倒也是,我看那里买卖邮票和古钱币的人挺多。”说完,顿了顿,又说,“不过,那些破玩艺,算什么买卖呀?几个破纸片,几枚破铜钱,值几个钱呀?你忘了,小时候,咱家柜抽屉里,那种带孔的铜钱都快成堆了,咱都用它扎上鸡毛当毽子踢,谁还把它当回事?我看这上海人,纯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闲着没事,鼓捣那些破玩艺打发时间呢。”
“你错了,二哥,你没听说这样一句话吗?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咱们国家这么多年没有乱事了,老百姓现在也富裕了,正是收藏行兴盛的好机遇。”昌欢说,“我听说了,现在一枚晚清时的龙票,开价就上百万呢。这集邮行和股市差不多,藏品本身倒未必值那么多钱,可经不住炒家炒作呀,一种邮票,经炒家几番炒作,就能把价格炒翻几十倍,上百倍,那些玩邮票的,大多是手里握有大把现金的有钱的主儿,这些人与一般的商人不同,身上大多带点赌徒的性子,要是能在他们身上用些心思,我估摸着,做几单大票,保准能行。”
“怎么做?”昌乐问。
看昌乐来了兴头,昌欢把这几天心里盘算的想法说了出来。昌欢听了,也觉得招招见奇,便痛快应声下来。
以后的几天,二人只把功夫用在集邮市场上。你还别说,昌乐干别的不在行,学一些旁门左道,还真有点外路精神。在上海游逛了一阵子,昌乐就能用方言和当地人交谈;在邮品市场里泡了几日,差不多把邮品行里的路数摸得门儿清,和市场里的人交谈,也能说出几句行话,不细心揣磨,还以为他真的是个行家呢。拿起一件邮品,装模作样地端详一会儿,也能说出个子午卯酉。
昌欢看过,好生羡慕,想想自己来上海也十几天了,还是听不懂当地人说的方言,囫囵半片勉强学了几句,一张口,就紧张得发拙,不待把话说完,先自失了底气,心里开始发慌。再看二哥昌乐,叽哩哇啦地和上海人闲侃,谈笑风生,不知底细,还以为他是老上海呢。说到邮品行,她也和昌乐成天在这里转游,可直到今天,还是个外行,弄不懂各色邮品的市场行情。
眼见昌乐有些模样了,昌欢觉得时机已到,就让昌乐见机出手。
一天上午,二人又来到大木桥邮品市场。昌乐身着白衬衣,衬衣掖在警裤里,脖子上系着一条警用领带,下身穿了一条警裤,明眼人一望便知,此人是警察。怕引起别人误会,昌欢和昌乐保持一段距离,不时环视四周,察看有没有砸局的空子。
昌乐看了几家,摊主要么两眼滴溜溜乱转,油腔滑调,不像本分人;要么案上的邮品不多,摊主专靠在市场里帮别人拉套、兑缝赚点小钱。昌乐也就不多招惹,闲聊几句,就放过了。看了十几家,在拐角处一个档口前,昌乐停了脚。
这家档口在拐角处,和其它档口相连,却又和别的档口有些偏离,摊主谈生意时,别的档口的人也不容易掺和。昌乐向案子上扫了一眼,见案上的邮品摆得满满当当,有不少老东西。摊主是一个上了年岁的老先生,看上去有六七十岁了,戴着高度近视镜,着装简朴,却不失素雅,一望便知,此人早年在机关科室里工作过。昌乐心里挺满意,俯下身去,察看案上的邮品。
老摊主正坐在档口里品茶,见有人过来看邮品,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