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老邮商难辩巧连环(1)(3)
作者:
沧浪船夫 更新:2024-09-23 06:15 字数:8647
�下杯子,推了下眼镜,瞪着眼睛,从镜片后打量着昌乐,习惯地问了声,“买邮票吗?”
“看看,”昌乐眼睛在邮品案上扫着,并不拿眼看摊主,随口应了声。
“阿拉的品种全呢,侬要哪一种?”老摊主说着,站起身来,忙上前兜揽生意。
昌乐看了一会儿,见案上摆的多是些大路货,不太值钱,淡笑一下,摇了摇头,撇了下嘴,说道,“阿拉想看看珍品,可惜侬没有。”
“珍品?什么珍品呀?侬说来听听嘛。”老摊主上赶子应酬道,“阿拉的邮票,多是家里传下的呢,好多珍品没拿来。”
昌乐翻开手里的《邮品目录》,随手指了几种眼下市场正炒得火爆的民国邮票,摊主看过,猜想昌乐也是炒家,无奈地笑了笑,说道,“老弟眼力果然厉害,只是这几种票子,大多是极品,市面上极少见到,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呢,所以炒家才疯狂炒它,有价无市呢。老弟想在邮市上淘票赚钱,阿拉觉得倒也不必去淘这等奇货,一年半载也不一定淘得到,便是淘得到,也未必是真的,万一淘到一票赝品,岂不砸在手里?风险太高,倒不如炒些大路货牢靠,虽说赚的不多,却能踏踏实实,赚得稳当。”
“依老先生高见,现在炒点什么赚钱?”昌乐趁势问道。
“侬要是喜欢玩民国的票子,倒也不必非得去淘袁大总统即位的纪念章,太少了,现在市面上见到的,大多是赝品。依阿拉看,炒一些北伐纪念章,蒋介石总统纪念章,也挺好的。这些东西,存世量大一些,赝品也不多,炒家还没炒到,现在收下,过些日子准会炒起来;实在没有把握,收些近年发的纪念票也成,赝品更少,风险也小。侬看,前些年发的猴票,现在都涨到一百元一枚了,市面上量又不小,侬现在收些,等将来升值了再卖,岂不是稳稳的赚钱?”
昌乐听出来了,老摊主把他当成炒家了,正在和他交流邮市心得。这可不成,照这样下去,摊主势必会加重戒心,一旦那样,这一票就难做了。昌乐笑了笑,摇头说,“老先生弄错了,阿拉哪里懂什么炒票呀,阿拉只是受人之托,来买些邮品送人的。”
摊主听罢,吃了一惊,瞪着眼睛看着昌乐。原来炒家,多半是靠在市面上低买高卖,赚取差价的。炒家在吃货时,往往会把价格刹到最低,让卖家没有多少利润。一般的藏家却不同,他们会因为喜欢某种邮票,在吃进时,往往是不惜本钱的的,邮市里,最让卖家喜欢的,就是这路人。果然,片刻之后,老摊主似乎醒过腔来,换出笑脸,激动地咿唔道,“是这样的,是这样的。”随后平静下来,招呼昌乐说,“老弟,先不忙,进来坐坐,喝口茶,歇歇脚。”说着,掀开进出档口的小门,让昌乐进去。
昌乐也不推辞,侧身进了档口,坐到椅子上。老摊主给他沏了茶,随手又拖过一把椅子,和昌乐在茶桌边对坐着。见昌乐并不去端茶杯,便殷勤地把茶杯往昌乐身边推了推,笑着劝道,“尝尝,尝尝,这是阿拉今年亲自到杭州买的呢,地道的明前龙井。”停了停,又问,“先生怎么称呼?”
“姓甄,侬就喊阿拉小甄好啦。”
“噢,甄先生,在哪里发财呀?”
“嘿,一个当差的,能发个什么财呀?”昌乐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把杯放下,从兜里掏出警官证,在摊主面前晃了一晃,随口说了句,“警察。”
摊主看昌乐手里晃的警官证,先是一愣,随后放下心来,媚笑着夸赞道,“哟,甄先生真是有品位,做警察,还对集邮感兴趣,难得难得。不知甄先生今天想买些什么?”
“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