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提亲 下(3)
作者:
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5:52 字数:4397
说,反过来向大食倾销。
这是一个烧钱的祖宗,烧得十几个工匠都寒心了,还没有结束,继续要烧,包括硫酸与硼酸,现在能勉强量产化,成本仍然居高不下,侥幸硼酸粉在烧琉璃里占的比重不高。因此将工匠搬到今年chun天就盖好的房屋里面,暂时不会搬到河洲来。不过这些工匠宋九看得不低,他们不是士农工商,而是专家。
尽管是临时盖的房屋,宋九临离开时,再三吩咐,必须要漂亮舒适。一人一套,还是三上三下,但是真正的三大间上三大间下。搬走的是工匠,是与琉璃相关的试验。一边量产化,一边继续小型化试验改进。但那两个酸的试验还保留在河洲上,究竟烧到最后,会烧多少钱下去,没人敢想像。然而这可以暂时往后挪了。
事太多,不过宋九终于能回到正常教习。
燕博士看着他在教学生,摇了摇头说:“不容易啊。”
十几天后主持雕版的管事捧来六册书,说道:“九郎,它们印好了,你看看样本?”
宋九仔细地翻阅着,诸先生与学生也围过来观看。管事问道:“九郎,可以请书坊人过来。”
这是图快,以前印书要么是朝廷主持,多是国子监、秘书监、司天监、崇文馆刻印各种官方用的书籍,各州县条件好的也会刻印一些书籍,朝廷调来四百多工匠就是出自这些机构。
要么就是各大书坊,前店卖书,后坊刻书,各个衙内帮忙用各种方法拉来的三百多工匠就是出自这些书坊。皆是为商业xing质服务的。
宋九这六套书,一是教学用的,大部分还是通过各大书坊流通到民间传播,不然只能免费派发了。那样宋九有再多财产也不够乱发的。宋九点点头,说道:“先开工,刊印一千套,各分五百套,派发河中河北。”
“喏,那个给书坊多少钱一套?”
“六百文钱。”
“六百文钱,那可不行,这点钱还不够墨纸与工匠成本,九郎,不是小的多嘴,你知道你的讲义在外面一本抄本多少钱吗?八百文钱,其内容还没有其中一本书知识含量多。”
“我知道,但这是善事,是教育,是替国家培养人才,别的钱能赚,这个钱不能赚。”
“救死扶伤的钱不能赚,教育的钱不能赚,九郎,这一点让老夫十分欣赏,”张博士说道。
“你这个老夫子懂什么,六百文钱售价意味着卖得越多,九郎亏得越多,九郎蔬菜是赚了一些钱,可用钱也厉害,况且那些钱不是大水飘来的,是智慧赚来的钱!”
“朱管事,不要争了,就这样,六百文钱,也对各个书坊说一声,允许他们赚一点,但我不希望每套售价超过一缗钱。怎么卖与我无关,然而订购时必须签好协议,若超过一缗钱者,必须赔偿我十倍书款。”
管事十分不情愿地离开。
他让衙内请来,替宋九打理,何为打理,就是赚钱来的,结果这门买卖让他做得十分地不甘心。
确实在这个买卖上宋九做得很亏,最后不包括那些免费赠送的,也抛除雕版成本,大肆印刷后一套成本依然达到了近七百文钱。没办法,纸贵,墨贵,又是大字,格外占纸张!
不然宋九还想卖得便宜一点。他这种思想开了先河,实际再往后去宋朝还有一种刻本,叫家刻,刻好了免费赠送亲友或私塾学子,因为财力有限,印数少,但是做善事的,校勘jing细,刻印均佳,质量往往超过了官刻。不过现在国家还没有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