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地回去。
赵匡胤果然闻听,只是一笑。
先下了一旨,以潘尹二人同知广州,兼市舶司使广南转运使,王明转为广南转运副使,潘美与尹崇珂在广南很努力,赵匡胤怒气也渐渐化解了,一切要转回正轨。
但又设了一官,让许九言为转运判官。这个职位与三司判官或各州通判相仿佛,主要是监督清查账目,用得好就是转运使的帮手,用得不好就会成为转运使的累赘。不过以王明威信,能文能武,许九言下去不会成为累赘。这一诏开始准备将宋九调回来。
可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
……
先前丁部领派使进京,赵匡胤根本就没有接见,你是皇帝了,干嘛拜见我。使者返回交趾。
潘美又派使去华闾城恫吓丁部领,快去掉皇帝尊号,改皇称王,否则我大军必将亲临。这是没有异议的斥责。秦朝经营岭南,也包括交趾北部地区,到汉朝扩大到后世越南的中部地区,囊括了五分之三越南土地,一度扩大到横山南部的日南郡,后来林邑乘南北朝中原势危之时,蚕食了日南郡,于是变成以横山为界。主要太远了,又多是热带丛林地区,因此隋朝灭了林邑国后又撤军回来,林邑国复国。到唐朝时主动称臣,其国王还过来为李世民唱歌跳舞。那还打什么。因此唐界还是以横山为主。即便南汉时,交趾名义上还是属于南汉的。
中原势力强大的时候直接派大臣过来治理,势力衰弱时,交趾有人称王,但没人敢称皇建制。
丁部领以为宋军要来,立即于北方增兵驻守,又派斥候打听消息,却听到一件事。
去年蛮兵叛乱,今年容州复叛。部分是因为宋九造成的结果,桂邑以西地区就不要想了,哪里皆是蛮人地区,势力大,交通落后,治理不易,因此将视线放在邑桂以东地区,包括容州南部到雷州半岛,钦江三角洲。
宋九想法是有其原因的,因为这里多是平原区域。
以前中原王朝对岭南忽视,开发不力。更没有什么象样的海堤,台风多,有的台风大,能将海浪送到几十里岸地处。因此海滨地带多是荒芜人烟,大片的沼泽地。但实际这才是头等的良田。
但这一地区蛮人多,也有汉人,汉人比蛮人更凶残,他们皆是豪强大地主,不服王化。想要治理,必须兴王化。办教育。修水利道路,推广先进生产。这显然办不到的。没钱没人!
可有一个简易的办法,那就是通达道路。道路来了,大军也能轻易的到达。服就继续羁縻之。不服军队就来镇压。用降俘修道路。鼓励百姓修道路。简单的意图。当地蛮汉豪强也能看出来,再加上少量残存的伪汉官继续不服,相互窜结。又是近两万百姓组成土兵参加叛乱。这里还有河洲几个种植点,听到乱起,学子与老农们一起逃到城中。
消息传到广州,此时潘美已训练了一些土兵。
去年平叛看到这些土兵的“强大”,并没有当作一回事,只派了朱宪率领禁兵与土兵发往容州。丁部领派斥候打探消息时,双方正在交战。丁部领安心了,广南都没有治好呢,况且我们交趾。
叛乱迅速被朱宪击败,这次潘美做得更狠,将所有参与叛变的兵士家眷进山抓获,送到海边筑海堤。不算是迫害,一旦海堤筑起来,形成一个个围田,远比在山区更富裕。穷富无所谓,脱离了深山老林,这些人就能管辖。与五岭地区一样,实际那些生蛮部落不强大,但因为山高林茂,不好征,不能征,就不能逼他们王化,然后继续由着他们继续过着以前刀耕火种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