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伐(3)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5:55      字数:4302
r />   又逼着所有战俘一起筑路,筑通一寨,只要是叛乱的,全寨百姓一起往海边迁移或者钦江湾。中间发生了一些凶残的事,但没有办法,整个容州在户册上的不足五千户,一叛乱却是几万几万的来。潘美在广州,以后若无这些悍兵勇将坐镇,还会出大事情。有的部族见势不妙,举部逃向大山的深处。主要现在没办法沟通,这些百姓不清楚,这一逃,他们继续受着那些蛮首的压榨,能有多少好处?不过逃到这些所在,这些部族早晚必会消失。陆续的修路,陆续的战斗。余下诸部见势不妙,纷纷走出大山,向朝廷表示诚服。花了不少钱,但自此以后,自桂州柳州与邑州以东地区,除了五岭深处,基本处于朝廷管辖范围。因为将许多诸蛮部清点出来,广南户部也变成了二十一户多户,增加了三万余户。

  这个过程十分漫长,平叛只有二十来天,战后却维持了数月之久,全部用在筑路与迁民上。大部分叛乱的部族迁了出来,主要的道路也修了起来。宋军这才结束这次征伐。然后五千由禁兵与土兵组成的军队,徐徐抵达太平寨。丁部领这才产生恐慌,一边派人请和,一边再次调动军队驻扎于边境。宋军又调一些海船于白藤江活动。

  丁部领随着宋军脚步走,于是在白藤江又设防线,扎下木桩。

  但根本不是白藤江,以前南汉攻打交趾时之所以派水军进驻白藤江是因为交趾原州城就在白藤江边,它是富良江北边的一条大河,不过比富良江要小得多了,中游时有一条富良江的汊河注流而入,交趾故州城就在白藤江与这条汊河交界处西南边。因此白藤江始大,仍不是很大,水流与河面与钦江相似,容易设伏。

  南汉失败,后来元朝又来,那时交趾都城迁往了河内。可以从富良江而入,不过那样与陆军脱离太远,那时交趾也非现在的交趾,自成制度与国家已久,力量强大。似乎也不能分军太远,于是又在这里惨败。

  但这时的丁朝仍不能称为一个国家,甚至谅山地区还没有收下来。它的主要范围就在白藤江与富良江这两个三角洲。宋军徐徐向南前进,抵达谅山。谅山诸生蛮作壁上观。

  两军开始交战。

  乃是尹崇珂亲自指挥的。

  交趾士气不大好说,有不怕死的,也有害怕的。别看人数少,潘美进入岭南人数也不多,但就这一万多宋军干掉了南汉二十多万兵马。宋军这边士气高昂,包括土兵。

  一年多下来,广南财政开始变好了,几个大佬想立功回去,但不断地投入,虽变好了,却不能上交多少,继续苦逼着。然而百姓生活确实在改观,各种仁政也让百姓归心。这就是民心,这就是士气。仅有这一点还不够,主要还是主帅的指挥能力。而且这次南伐,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准备,前后利用两国通商的时机,派斥候化装成商人,几乎将主要道路山川河流地形都打探得一清二楚。远非南汉那次盲目的战役。

  几场战役下来,丁朝先后惨败,毙俘多达七八千人马。丁部领更加害怕,几乎发举国兵力,调向北方。然后利用地形修建山寨防御。

  丁部领还没有完意识到对手的强大。甚至宋九怀疑,那怕给潘美一个错误的战略,经他手中也会变成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两军在谅山相持,潘美并没有打算出奇兵,琼州岛有船舶,是民船,准备装财物的,兵船一起集于白藤江口,仍然派小船拨去暗桩。等到斥候说交趾后方兵力完全空虚了。宋军这才突然上船,南下抵达富良江。正是八月,河水水位高,潮汛大,随着潮汐驶向墩江口。丁部领匆匆忙忙从前线命令后方调动百姓于墩河准备暗桩与设伏。前锋李超带人从伪装的十几艘小商船上突然杀出。

  他在前面惨战,后面大船徐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