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九十章 封禅(下)(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5:58      字数:3480
荣。

  现在十几个金铺分散于全国各地,就可以避免了这个麻烦。如在京城存十万贯钱进去,带着金铺开的一张证明,到益州只要交一些手续费就可以轻松地将十万贯现钱取出来。

  最后就是存贷。这时候有存钱的地方。各个钱柜,然而不但没利息,相反的会交保管费用。因此老百姓有钱,全部放在家中。所以宋九那天与王明交谈,若个个象宋九怎么办?

  于是宋九将后世的银行制度拿来,活期的没有利息,在没有完善的金融观念下,金铺不大好挪用这些活期存款。可能会产生一些效益,但还有保管费用呢。存一到两年的年息百分之一,不是收百姓的利息,而是给百姓。三到四年百分之二。四到十年百分之三。十到二十年百分之四。若是存钱取息,那是百分之五。

  这个利息有点儿低,不过在这时代颇为诱人。

  比如很多人买地,这是手中有钱没有好投资的,实际土地获利也很低,收租子多了租户不高兴,又臭了名声,还要交税务,于是导致很多主户隐田,可能高租。

  若是子孙不孝,自己又老了,那么那个存款取息就是不错的办法。比如手中有一万贯,存下去,一年能获利五百贯,那么能让儿孙们不会饿死了,也不担心他们将遗产糟蹋。

  正是这些固定存款,可以让金铺用来放贷,利息百分之十五。它就可以盈利了。当然,也不完全是空手套白狼,金银建造要花钱,交子印刷要花钱,前期宋九也计划投入一千五百万贯,一是用来兑换交子,二是用来放贷。

  它还是合资制度。

  朝廷出建造金铺费用,出交子印刷费用,提供信用与国家资源,私人融资,出那一千五百万贯。各占百分之五十。

  但有很多麻烦,不能说它不扰民,首先扰了那些放高利贷的人。

  它也不是慈善机构,与王安石挂羊头卖狗肉的青苗法不同,说白了,就是敛财的,虽然利息很低,为了保障收益,前来贷款的百姓必须用宅地契约以及其他贵重的东西抵押。还不起钱了,这些全部没收拍卖给他人。放贷的对象不取,那怕是普通的农民,只要手中有地契,就可以拿它来贷款,不必要再借黑心的高利贷。但还不起,这些地无限对方有多贫困,必须要查没。若是生起同情心,金银里的职员就会钻出巨大的黑窟窿,用此贪没。

  所以执行下去,尽管它利息低,也会有争议声。

  还有。贷款数额不怕,手中有多少支出的钱帛。就可以贷多少款项。然而各地现钱的配给,以及交子的配额,还有其他一些皆有问题。

  所以宋九在三司里呆了很多天,估算天下铜币数量,各地铜币数量,各地实际收入,与商业交易数量。

  不能指望它一年能给国家带来几千万缗钱的收入。但若是经营得当,可能不亚于生生多出来一个榷盐收入。有这几百万贯,与少了这几百万贯,性质不同的。

  若是中书再争一点气,可以又恢复到太平兴国三年时的盈余。那么只有三四年时光,朝廷就可以宽松地发起一次北伐战争。

  而且这时时机很好。

  宋九现在不是指望将赵普的势力全部洗干净了。但国家经济困难,有了这个生财办法,大多数人会同意。若是说不扰民,那么最好不要征税,这可能吗?

  并且它不但是敛财,一旦实行,会使宋朝商业更发达。多少会使一些百姓生活改善,同时国家商税也可以多征了,仅后者是隐形的,不易估算出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