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未卜(下)(3)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5:58      字数:3624
�战在二崔张延瀚麾下,河东在潘美麾下。西北在王侁麾下。让他取代杨业,确实难以服众了。

  “那么臣再推荐一人。马步军都军头王汉忠。”

  “王汉忠乃勇将也。”

  “还有,西北战役中。张昭允、王超、戴兴表现皆出色,陛下此次未召用,可以调入西路军,他们五人当抵杨业父子。”

  “张昭允?”

  “不能以己之喜恶而推人用人,就如唐太宗用魏征一样,故臣向陛下推荐吕端,再推张昭允。”

  他就是以前潘怜儿提亲的对象,宋九的情敌,但打仗还可以。

  “为何你不将这数人征于帐下?”

  “衣不如新,人不如旧,虽然这五个虎将皆是出色的将才,可臣与他们不大熟悉,臣又是一个文官,故将杨业放在身边,会感到放心。”

  事实非是这样,无论王侁心思怎么肮脏,他敢不敢动国舅李继隆?不要说李继隆,就是王汉忠成名已久,王侁也未必敢动。

  宋九对李继隆仍不大了解,不过据以往的战绩,宋九隐隐感到李继隆军事能力上不亚于杨业。仅是一个李继隆就足矣了。而且李继隆活动的范围比较广,从河北到河东到西北,对河东地形不陌生。

  这不是主将的任命,赵匡义也不大在意,仅是问了一句:“若那样,杨业心中会有不平。”

  杨业能做西路军副将,那是因为西路军兵马比较少,东路军是崔彦进,无论如何,杨业是比不上崔彦进的,那么也不可能担任第二号副帅。若放在东路,只能做为一名普通的大将。

  宋九不假思索地答道:“这个放心,臣会与杨业沟通的,若这点心态都放不开,他也不当陛下当日之器重。”

  “那就这样吧。”

  “谢陛下。”

  事实换一换问题也不大严重,李继隆军事天赋实际远胜于杨业,在史上那次北伐中,因李继隆手中兵权很小,并没有将他的能力发挥出来。

  再说论个人战斗力,杨业确实是勇将,他在史上被俘时,斩杀了一百多人。然而宋朝大将中论个人武力,非是杨业,而是另外一个人,他在中路军……不过宋九未大注意。

  然而经宋九这一折腾,可能史上再无杨家将的传说,顶多以后与李继隆等人齐名。

  但对于杨业来说,他应当是高兴这种情况的。而且杨业不死,他的震慑意义远大于其实际的军事能力。不过也不大好说,东路军在此次三路大军中更危险,那是耶律休哥!

  宋九回到家中。

  潘怜儿与窅娘并没有太在意,虽有危险,可谁都不会想到可能会大败,宋九是文官,呆在后方的,危险性很小。

  她只是默默地叹口气,轻声说道:“当年你父亲因为战场凶险,不愿意你上前线,于是让你苦读诗书。虽未考取功名,可你却从另一个学问中得到两位陛下的器重,成功地做了一个文官。可这些年来,你下巴蜀,去岭南,赴辽东,倒是每每呆在前线了。”

  “幽云收回,我就辞职。”

  “官人要辞职?官人还年轻唉。”窅娘说道。

  “官场上勾心斗角我不习惯,若是收回燕云,功成名就,还不退到什么时候退?”

  宋九说的半真半假。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