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将功折罪()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6:00      字数:3768
  李顺继续扩张,北抵剑关,南距巫峡,十几个州府全部被他占领。

  然后急攻剑门。

  剑门只有疲兵数百人,正好成都监军宿翰带领属下逃到剑门,与剑门都临上官正奋力御战,大破数千李顺部,只有三百人逃到成都,李顺怒其惊众,悉斩于东门。

  观微知著。

  就从这件事上,那怕他们喊出的口号多少响亮,宋九也认为此人是李自成之流,一旦此人成事,祸害国家,祸害民族!

  试问同样是起义发家的刘邦会做出这种事吗?朱元璋会做出这种事吗?甚至大半也能算是起义军发家的刘秀会不会做出这件事?

  正是两人的英勇奋战,保住了剑门栈道。

  不然朝廷就大麻烦了。

  于是朝廷以上官正为剑州刺史,充剑门兵马部署,宿翰为昭州刺史。

  又让王继恩前去四川镇压起义军。

  然后又让裴庄与雷有终为峡路随军转运使,刘锡与名臣周渭为西川随军转运使,河北勇将王杲兵趋剑门,尹元由峡路水路并进。

  三月诸军临行,赵匡义一定叮嘱王继恩:“戒前军所至,若贼党敢搞王师,即当诛杀。若偶被胁从而能归顺者,并释之,倍加安抚。”

  接着下诏,让李继隆知定州兼飞狐军,各个堡砦还没有修好呢,必须由李继隆坐镇,张齐贤判太原,将宋九调回。

  ……

  “李将军,此行谨记我一句话,汉武帝扬威大漠,乃是文景二帝多年的积累。若无文景之治,就无汉武扬我大汉之威之时。”

  “然唐太宗何喻?”

  宋九微微一笑,反问道:“李将军,我且问你,不说李靖李绩,就说唐太宗。我朝武功有几人能及之?”

  李继隆默然。

  李世民不仅是一个明君,更是一流名将。

  不要说李继隆,就是赵匡胤在世的时候,也不敢自夸军事能力能及李世民。

  “唐太宗有没有胡人血脉?”

  “有何关系?”

  “有啊,不然何来天可汗之名?至少有了这个血脉,胡人不会因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对唐王室,至少对开始的唐王室产生多大排斥。他是名将,因此能抓住机会。虽屡次击败突厥人,但你再想一想那一次不是抓住机会才开战的。况且唐初产生了那么多杰出的将领。李靖等人一去世。唐太宗硬伐高丽。最后是什么结果。国家又成为何种光景?”

  “财力?”

  “正是财力。为何我在朝堂上再三说节流,无论怎么开源,若不节流,财帛都浪费地用下去。真到了用钱帛的时候,国库却拿不出钱帛了。当今之即,难道是君王昏庸乎?难道是吕蒙正无能乎?难道魏羽在三司不称职乎?都不是。几年有灾害,又因为战事不停,国库积余不多,勉强支持这场浩大的战役。于是百姓苦疲。”

  “好可惜的机会。”

  “无妨,虽错过,以后还会有。而且凡事有利有弊,巴蜀盗贼蜂起。也有好处……”

  “好处?”李继隆惊讶道。

  “想一想巴蜀的旁户吧。不经此,不大破就不能大立。一旦巴蜀平定,太阳便能普照到那个风景美丽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