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碧血剑(49)(2)
作者:金庸      更新:2024-09-23 18:06      字数:4952
emsp; 青青道:“事已如此,叹气也无用了。承志哥哥,咱们动手吧!”袁承志早已心痒难搔,叫道:“好,大伙儿杀啊!”手执金蛇剑,冲下峰去。孙仲寿惊叫:“盟主,盟主!你是主帅,须当坐镇中军,不可亲临前敌……”叫声未毕,袁承志展开轻功,早去得远了,但见他疾冲入阵,金蛇剑挥动,削去了两名清兵的脑袋。孙仲寿长叹一声,泪如雨下,心想:“连盟主也是如此,岂能跟当年的袁督师相比。”

  千余名清兵挤在山道之中,虽然勇悍,但难以结阵为战。敌人冲到身前,弓箭也用不上了,为群雄四面八方的围上攻打,不到一个时辰,已尽数就歼。清军统帅阿巴泰得报前锋在锦阳关中伏覆没,当即率兵退回青州。

  这一役虽没杀了阿巴泰,但聚歼清军一千余人,实是十余年来从所未有的大胜。群雄在锦阳关前大叫大跳,欢呼若狂。袁承志瞧着金蛇剑上的点点血迹,心想:“此剑今日杀了不少鞑子兵,才不枉了这剑身上的隐隐碧血!”

  当晚袁承志、孙仲寿与朱安国、倪浩、罗大千等谈到今日一场大捷,实可慰袁督师的在天之灵,都不禁热泪盈眶。孙仲寿以杀不了清军元帅阿巴泰,兀自恨恨不已。袁承志道:“孙叔叔,咱们这批人,当真要打大仗是不成的。明日我北上,这些明军官兵和别的弟兄们请你与朱叔叔、倪叔叔、罗叔叔各位好好操练,日后再碰上鞑子兵,可不会再像今日这般乱杀一阵了。”孙仲寿等俱各奉命。

  朱安国、罗大千、倪浩等曾在锦州、宁远与清兵多次血战,虽觉属下兵将不听号令,纪律不整,非精锐之师,但凭心而论,也觉这一仗胜得委实颇为侥幸。他们素知清兵精于骑射,步兵冲杀时一往无前,勇悍无伦,明兵实非敌手。袁督师当年所以得能宁锦大捷,全仗了守监城、用大炮,若在平野交锋,通常明兵必败。这一次交战,一来伏兵突出,杀了个清兵出其不意;二来截断了清兵千余名先锋,群豪及明兵以数倍之众围攻,人数上大占上风,清兵援军开不上来;三来袁承志手下武艺精熟之士甚众,以之对战清兵,殊不见弱。

  朱安国摇头道:“孙先生、袁盟主,我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一仗倘若敌军是一万旗兵对我军一万人,我军只怕要败;倘若敌军是二万旗兵对我军二万人,我军更加要败。唉!辫子兵这么厉害,当真不好打!”

  孙仲寿道:“朱大哥,我理会得。你提醒我们,这一仗胜得侥幸,今后大伙儿要加倍努力。骄兵必败,哀兵可胜!”

  此后各人练兵,常教练士卒武艺,重视号令纪律,虽不能将队伍练得就此强过了清兵,但也不致如过去明兵那样一触即溃了。然对于清兵自幼熟习的骑射功夫,终究难以练得与之不相上下。

  袁承志与青青并肩漫步,眼见群雄东一堆、西一堆的围着谈论,人人神情激昂,说的自都是日间的大胜。袁承志道:“咱们今日还只一战,要灭了满清鞑子,尚须血战百场,当真是:‘慷慨同仇日,间关百战时。’”青青赞道:“你这两句诗做得真好。”袁承志微笑道:“我怎会做诗?这是爹爹的遗作。”青青嗯了一声。

  袁承志叹道:“我什么都及不上爹爹,他会做诗,会用兵打仗,我可全不会。”青青道:“你的武功却定然比你爹爹强。”袁承志道:“我爹爹进士出身,没练过武。但武功强只能办些小事,可办不了大事。”青青道:“也不见得,武功强,当然很有用处。”

  袁承志突然拔出金蛇剑来,虚劈两下,虎虎生风,说道:“对,青弟,我去刺杀鞑子皇帝皇太极,再去刺杀崇祯皇帝,为我爹爹报仇。”

  袁承志当下与孙仲寿、程青竹、沙天广、水总兵等商议,将鲁直群豪、明军降兵、山宗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