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论语为政(2)(3)
作者:孔丘      更新:2024-09-24 02:28      字数:3831
��。枉,不正直。

  【译文】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评析】

  亲君子,远小人,这是孔子一贯的主张。在选用人才的问题上仍是如此。荐举贤才、选贤用能,这是孔子德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法制度下的选官用吏,唯亲是举,非亲非故者即使再有才干,也不会被选用。孔子的这种用人思想可说在当时是一大进步。“任人唯贤”的思想,在今天不失其珍贵的价值。

  【原文】

  2.20 季康子1问:“使民敬、忠以2劝3,如之何?”子曰:“临4之以庄,则敬;孝慈5,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

  1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2以:连接词,与“而”同。

  3劝:勉励。这里是自勉努力的意思。

  4临:对待。

  5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一说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此处采用后者。

  【译文】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评析】

  本章内容还是在谈如何从政的问题。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仍是如此。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

  【原文】

  2.21 或1谓孔子曰:“子奚2不为政?”子曰:“《书》3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4,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释】

  1或:有人。不定代词。

  2奚:疑问词,相当于“为什么”。

  3《书》:指《尚书》。

  4施于有政:施:一作施行讲;一作延及讲。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两方面的思想主张。其一,国家政治以孝为本,孝父友兄的人才有资格担当国家的官职。说明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主张。其二孔子从事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的问题,而且是通过对学生的教育,间接参与国家政治,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实质,也是他为政的一种形式。

  【原文】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1,小车无軏2,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