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插个眼(3)
作者:黑色贝斯      更新:2020-01-03 05:21      字数:16060
�过去之后,商业价值就开始大幅度下滑。

  确切地说,是在唱片方面的商业价值开始下滑,或许依然很能赚钱,但更多地却是靠着创作巅峰期的那些专辑和版权来赚钱,而这些,都已经被公司捏在了手里。

  到了那个时候,不愿意续约就不续约,反正价值已经被榨得差不多了,剩不下多少油水。

  就好像【ac-130】乐队,就算离开了mad唱片,和另一家公司签订了新的唱片合约,但现在的《混合理论》、《流星圣》两张专辑,发行权依然掌握在mad唱片手中,每卖出一张,都要按照第一份唱片合约的比例进行抽成。

  ……

  除了这三项主要业务之外,mad唱片还有一些零散的小业务,但都不是发展的重点。

  例如唱片制作,北美大大小小的录音棚、唱片制作公司多如牛毛,单单只是洛杉矶,水准达到“专业级”的录音棚数量就多达上千家,只需要付出少量的费用,对方就会准备好包括专业录音师团队在内的一切。

  mad唱片更多地是选择业务外包,只有最核心的几位明星,才能享受到量打造制作团队的待遇。

  公司内的唱片制作部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像是公司花钱,帮旗下大牌明星养上一支专属的制作人团队。

  巡演的团队同样也是如此,基础业务外包,只有商业价值足够高的明星艺人,才能享受到量打造专属团队的待遇。

  这两者不单只需要人才,更重要的是设备。

  无论是录音设备还是演出现场设备,都极为昂贵,花费巨大代价打造出来,过不了几年又会变得落伍。

  mad唱片又不是那些顶尖的巨头,没有必要在这些地方浪费巨额的资金。

  在卢西恩-格兰奇提出的扩张计划之中,就没有对“内容制作”方面提出任何的要求。

  唱片业毕竟和好莱坞不同,更多的是以歌手、乐队为创作核心,辅以专业的幕后团队。

  虽然也存在流水线式的生产加工,但和好莱坞那种流水线,完完全全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或者换句话说,只要掌握着明星资源,尤其是创作型歌手、乐队,就不会缺乏“内容”。

  对于一家“小”公司来说,与其追求全面,倒不如将重心放在公司的核心业务上,将自的优势发挥到极限。

  mad唱片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若是说核心业务,可以说是发行,也可以说是新晋明星的推广。

  但要说优势,毫无疑问,显然是摇滚乐。

  不提罗杰三人自己的作品,也不说挂在mad唱片发行的【金属猴子】、【a】乐队的专辑。

  单单只是mad唱片旗下的歌手,按照产出的利润来计算,超过九成都来自摇滚乐。

  在摇滚之外,仅仅只有几个《美国偶像》的选手,能够在流行、乡村、或是嘻哈音乐为mad唱片带来一些收入。

  但和摇滚音乐的产出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在卢西恩-格兰奇的计划书当中,明确指出,mad唱片的商标,如今已经在摇滚乐歌迷当中占有了一定的地位。

  如果公司想要进一步发展,应当借助这方面的优势。

  至于如何借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