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章 王巨的审判(上)(2)
作者:
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07 字数:4255
�答道:“是有此事,程勘上书后,因遭到台谏言臣的反对,先帝没有同意收留。”
“朕却听闻有人却将这条消息泄露给了西夏人,西夏那个小国主立即招抚轻泥怀侧,导致西夏那次危机被他们从容化解。”
“竟有此事?”
“有没有此事也过去了,朕也不想追问,不过下面的一件事未必会发生,但朕不想任何人泄露,否则朕一定追究其责任。”
“陛下,臣等一定会守口如瓶。”
“你们就看看吧。”赵曙将王巨写的那个问对奏呈先递给了韩琦。
那天问对时,王巨曾说过一句话,只有两人能胜任庆州,以一州之力打退西夏人可能到来的入侵。一是韩琦,二是蔡挺。这不是将韩琦拉下水,而是对韩琦能力的认可。不过韩琦看到了这一句,脸色也没有变好。
韩琦看后,递给了彦博,彦博递给了曾公亮,曾公亮递给了欧阳修……
可是不管那一人看了,脸色都有些沉重。
王巨说的危言耸听倒也罢了,如果让他说了,可能就会变成庆历那样的鏖战。
其他的就不说了,只说一件事,一旦象庆历那样打起来,不用增兵二十万,只要增兵十万,增兵就得增粮。
一个士兵少打算一读,一年吃五十几斗粮食,实际想让士兵吃饱,一年一个士兵不是五十几斗,而是七十斗!一斗粮食从后方运到西北,那怕是粟,都变成了五百。增兵十万,仅是粮食一项一年就会增加两千多万贯的支出。
它只是开支的一部分。
人要吃,马也要吃。帐蓬、士兵过冬的衣服,铠甲武器,菜蔬荤腥,以及其他物资与供给,并且再加上浪费,那个开支将无法计算。
更不要说士兵作战时的各种损耗,以及奖励与抚恤。
实际也不要打了,只要僵持一年下来,以现在宋朝的财政底子,整个宋朝经济将彻底崩溃。
可能后人看来,不会那么严重。
但韩琦他们也同样身在局,参照的不是宋朝后面的一连患胜负,而是只能参照庆历年间的战事与结果。
这时候欧阳修也不说他那个上下三策了。
赵曙问道:“诸卿,你们以为西夏会不会在秋后入侵庆州?”
然而所有人都不说话。
可能大家想法有些不大一样,但怎么好说呢?说不会,万一入侵又怎么办?说会。万一不入侵。举国上下兴师动众。这个后果自己能不能担负得起?
…………
“王知县,为什么这些佛经卖得那么便宜?”朱清问。
杭州那些佛经印好了,也运到了庆州,不过王巨将价格定得很低。这让朱清十分不解,虽然竹纸出现,让书籍成本下降,可从杭州到庆州有着不菲的运费,还好。这是佛经,一路上很少有场务征收商税,否则成本会进一步提高。但王巨订的这个价格,基本无利可图了。
“朱管事,这个你就不懂了,我朝眼下头号大敌就是西夏,西夏那边信仰佛教,但佛法宏扬得还不够。”
“我懂了,佛教大兴,它是教导百姓向善的。若是西夏有更多百姓信佛,就不会有百姓入侵宋朝了。”
“那倒未必。”王巨说这话时眼睛飞向东方,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