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章 王巨的审判(上)(3)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07      字数:4255
是一片海,一片海那边有几个岛,那岛上的百姓就信佛,但那岛上的百姓却是这世界上生性最残忍的民族。

  “不要说百姓信佛就会向善,就是真正向善的大尚也未必有几个。用意不在此,朱管事,你看到有几个大尚耕种的?”

  “有,很少。”

  “就是,这些和尚之所以得活,乃是靠百姓的香火钱,以及国家免税的耕地,然后用来征租子,和尚越多,国家负担越重。实际佛教在我朝也渐渐成了一个弊病,况且山那边那么贫困的国家。”

  “这倒是有道理。”

  “还有呢,张元吴昊劝李元昊立国,实际立不立国,山那边早就**了。不过了有国号,各部族就有了凝聚力,而且李元昊又创造党项字。还好,汉字仍是西夏主流。一旦那种党项字成为主流,那就等于有了灵魂。一旦山那边有了凝聚力,有了民族的灵魂,那就真难办了。所以我故意将这些佛经价格订得很低,这个价格会有很多人买得起。但它是汉字,为了看懂佛经,就会有更多的人学习汉字,而非是西夏字,这将对西夏字进行变相的打压。若是利益不大,那么就要赚钱。如果利益足够大,这个钱不赚也罢。”

  “是这样啊。”

  “岂止是这样,这些低价的佛经会进一步造成那边佛教昌隆,信佛的人越多,佛教影响就越大,这些僧侣就会建造更多的寺院,占有更多的良田。这又进一步拖垮了西夏的力量。”

  “这佛……”

  “佛是好的,刀也是好的,关健是拿刀的人。”

  朱清瞠目结舌。

  “妃儿,二妹,三弟,你们也随朱管事回延州。”

  三人随着朱清回延州。

  葛少华说道:“子安,算算时间,那两个使回到京城了吧。”

  “差不多了。”

  “我想朝堂上几个宰相一定头痛了。”

  “哈哈哈,”王巨大笑。

  “不过蔡公若是不来,我朝岂不是很危险?”

  “错也,即便蔡公不来,我朝也不会危险。此一时,彼一时,虽然这种笨拙的堡砦战术,无时无刻地不在吸附着大宋百姓的民脂民膏,无时无刻地不在削弱着大宋的财力,让大宋进一步地积贫积弱。但它们也不是一无是处。如澶渊之战时,如果不是王超将十几万精兵压在定州不动,而是南下包抄,萧燕燕恐怕连辽国都休想回去了。现在西北形势依然如此。如果李谅祚率领十万大军,盲目地攻向庆州城,但在庆州城下受阻,前线诸堡砦再出动大军将他后路堵住,西夏十万大军危矣。”

  “所以他必须先攻大顺城。”

  “不错,拿下大顺城,可进可退。我朝若是派大军而来,他只要派军队守住大顺城就行了。然而我朝大军一退,他控制着庆州两大门户,又可以发起进攻。如果我朝不派大军而来,他控制着两大门户,不怕后路被切断,就可以从容地攻打庆州。拿下庆州后,生生将缘边四路一切两半,并且剑指长安。”

  “好厉害的一步棋。”

  “子深兄,你也错也,是好臭的一步棋。看看李元昊四战,府麟路没有成功,也是李元昊唯一想占领的地方,为何,多是党项人,隔着一道黄河便是河东,府麟路水草丰美,相对于我朝,又是孤悬于海外。然而他最想拿下的地方,却遭到了重创。然后余下三路呢?三川口,击败刘平,攻延州遭遇大雪退军,但本身他对延州**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