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八章 七两银子(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23      字数:4217
��也未必能做好官,不过总的来说,这个改革开始注重实用性。

  现在科举改革只是一个雏形,不过考试的改革已经传了出去。

  对于原来各方面比较平衡的学子来说,都一样。对于诗赋能力差的学子来说,包括原来的王巨,还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诗赋能力强,论策差的学子来说,则是一条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坏消息。

  王崇现在还经读书中,连解试都没有参加,不过听到这条消息后,必然会关注。

  来到京城后,立即向张载与王巨求证了。

  因为范仲淹原来科举改革未成功,张载沉吟未答。

  王巨道:“三弟,大约是有这么一回事。”

  “诗赋一起消失了?”

  “天知道呢,但介甫公为相这几年,恐怕科举不会用诗赋。”

  “若此,张公与大哥岂不是名次会更高?”

  王巨短于诗赋,张载同样短于诗赋,如果象王安石这么做,两人科举名次必然会更高,甚至王巨都可能得到状元。

  但他们不可能会重考了。

  王巨未答,道:“你来到京城,也正好,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也可以问恩师。”

  经那是张载最拿长的,论策、特别是时务策,还有几人能超过王巨?

  张载面色一紧,王巨没有说什么,张载还是听出来了,王巨话外之音是这个科举改革会维持很长时间,也意味着王安石变法会维持很长时间!而不会象庆历新政那样,耍了几个月立即烟消云散……

  不过有的能问,有的就不能问了。

  能问能说的,是朝廷公开的政务,比如正式诏书里所颁布的,比如在给各州县官员参考的邸报里所说的。

  但有的就不能问有不能说。

  比如李世民的妃子徐惠弟弟徐齐聃便是因为酒后误谈禁中事务被贬,这个禁中事务便是指说了不该说的政务。再比如林冲误闯白虎堂,白虎堂是白虎节堂、帅府,然后抓了起来。

  …………

  “王巨,坐。”赵顼道。

  “谢陛下。”

  “军器监有没有整合好?”

  “还没有。”王巨答道。不过他心中在想,看来自己说的起了一些作用,否则赵顼不会这么关心。

  他只想对了一部分,赵顼是关心了军器监,但喊他来可不是为了军器监。

  “朕喊你来是询问几件事。”

  “不敢,陛下请问。”

  第一件事便是进一步裁军。

  西夏虎视眈眈,野心勃勃。又想入侵了。意味着战争随时会爆发。

  那就打吧。即便是司马光也不能说不打,继续求和。

  可这一打,天知道又要花多少钱?

  应当来说,经过王巨提议,宋朝财政压力开始在好转,至于蔗糖的啥,暂时不指望了,但马上会有许多棉花的收入。可只能说是好转,并不能立即支持大型战役的费用。

  但现在开源开得磕磕碰碰,于是赵顼只好想节流之策。

  想节流,主要就是冗官冗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