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对农业也要重视,它关系到几百万百姓的肚子。
不过更重视的乃是各种工商业,如一些特种植物的种植,制造香水的花卉、香料、水果……畜牧业,铸造业,纺织业,矿业等等。
有许多行业必须要求百姓识字。
迫于无奈,他们从中原聘请了许多末落的文士前去担任教授,然后兴办了一些学校。
然而与中原不同。这些教授是官府发放薪酬,学士只要付出、笔墨纸砚的费用就可以了。
所以在这个政策刺激下,许多百姓将子女送入学堂读书。
赵顼听后,立即说了一句,准许彼岸五十名举子名额,省试时提前一年向彼岸通知。让他们来京城参加省试科举。
张行观心中郁闷,彼岸也学经义,但经义只当成识字的手段,实际以实用性比较强的数学为主。
这也是必然,在他心中彼岸不是宋朝的,而是王巨的。
数学才是王巨最拿手的学问。
然而这样,到京城来能考好么?
王巨听张铨之说完后,说道:“这是官家想拉拢的,不用管。如果朝中大臣不反对,到时候就挑选五十名学子来科举,走一个过场吧。”
张行观一行人任务算是圆满完成了,随着就回南方了。
但不是主持贸易,事儿可不少。
朝廷虽然放开了迁徙百姓,但与交趾的那次不同,官府不会动员的。
因此得派人四处动员,以便让更多的百姓主动前来几个市舶司。秋后上船,带到彼岸。
这个任务是比较困难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动员,动员得不好,说不定就会被当地的主户勾结起来,暴打一顿,甚至连性命都要丢掉了。
但对于这种情况,去年就在安排了。
不是派嘴巴好的人去宣传。那是行不通的。
于是从彼岸挑选了许多百姓,让他们回来,亲自现身说法,但为了他们安全着想,让他们随身带着非制式武器。而且所到之处,必须成群结伙,以防万一。
但张行观一行人也要居中侧应的,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就是各市舶司所在点的准备,宋朝比前面所有朝代都富裕,但不是所有人都富裕,富人富得怕人,家产能达到几百万贯,甚至上千万贯,穷人却穷得连饭都吃不饱。
而且现在正好是夏麦未熟之时,也就是古代闹春荒的时候。
一旦听到这条消息,必然从现在起就有许多百姓开始向各市舶司流动了。
然而现在船只无法南下,因此得准备大量粮食,草棚,并且这些草棚还要分散开来,以防有什么恶疾传染。
这又要准备大量草药,还要安排人手,每天熬姜汤当茶水,最少得禁止百姓饮生水,并且还要安排一些隔离区,聘请一些医术好的大夫……
地方上有什么瘟疫,那是地方上的事,如果在各港口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那就是海客们的事了。
并且人口越集中,这些传染病就越容易发作。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吧。这才是头等大事,比准备粮食还重要。
这些是为迁民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