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上35章 最暗黑(上)(6)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45      字数:7973
/>
  然后就是贸易。

  搭成协议后,大量海船也正式北归了。

  各市舶司终于又得到大量抽解了,内库也得到大量香料玉石,以及那些香水了。

  但实际今年仍有许多走私,只是走得比较隐秘,走私所得是用来支持章楶的,但因为随着彼岸规模增加,贸易量也随之增加,在账目上看不出来,至少与前年持平的。

  这些自有人主持,王巨不会亲力亲为。

  于是更引人注目的齐商税开始……

  王巨第一步就是整顿,他与李承之以及南方的薛向联手,生生取缔了三分之一的场务。

  如果换在免役法之前,可能会遭到许多地方官员的排斥,没有场务,能征得充足商税吗?然而有了免役法,另一个隐形支出就出来了,那就是各场务胥吏的薪酬。

  不仅是这些胥吏的薪酬,那一个场务没有纠纷,这时就要出动衙役与官兵了。

  因此每取消一个场务,实际也减少了当地官府的支出。

  同时明文规订,任何商货只准备征收一道往税,无论是供货商还是购买商,只要一方交过了这个往税后,凭借手中的朱抄,任何场务与胥吏就不得再征第二道往税了。

  接着是过税,本州之内只能征得一道过税,本路之内,只能征收两道过税。全国之内,只能征收三道过税,至于彼岸的贸易,继续按照市舶司的制度去抽解或专榷。

  并且任何胥吏不得以任何形式勒索商贾,如有违者,轻则笞杖。重则黠字流配。

  同时王巨又与李承之共同著写了十五道胥吏守则,然后印刷出来,向所有胥吏发放。

  开始这一步,大家都没有反对。

  这不是王巨第一次整顿了,去年就整顿了科配与公使钱。

  而且针对的仅是胥吏,而不是各个有来头的商贾,因此许多大臣不会产生太多的排斥。

  再说,就是没有王巨去年亲眼看到李老汉的一幕,大家也清楚。宋朝下面各个场务确实太混乱了。

  就是有的人对这十五条胥吏守则表示狐疑,对付胥吏可以,别将海外的那二十条干部部守则拿出来啊啊啊!

  那可要命了。

  这不可能的。

  但在这次整顿中又发生了一件事。

  赵顼将重臣又召到了延和殿。

  如今延和殿几乎代替了原来的政事堂,成了议事最多的场所。

  开始时赵顼问了一下王巨、李承之整顿场务的情况。

  其实在场的人,只有他与王巨清楚,整顿场务仅是第一步……

  但第一步必须做好了,才能为后面一步打下基础。

  王巨与李承之分别做了回答。

  赵顼额首,又问:“王卿。那个旅行社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王巨很早就提出发展旅游业。

  但大家都没有太注意。

  而且现在交通落后,风景好的地方。往往也是山高水远的地方,万一每一年死上几十个人,那么不但没有功,反有罪了。

  因此即便飞钱司创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