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部分阅读(11)
作者:
未知 更新:2021-09-25 19:05 字数:18189
��到毁灭性影响,抬高的水位将淹没沿海城市,飓风海啸也将越来越频繁。总而言之,地球如果失去冬天,人类也就走向了毁灭。
这样严重的前景,如果政治家不去面对它,那么整个社会就要动员起来,“逼迫”他们去面对它。
在这方面,美国社会近来最显眼的一个动作,就是去年的记录片难以面对的真相。这个记录片由前副总统戈尔参演,获两项奥斯卡提名,戈尔本人也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该电影将全球变暖从一个“隐隐约约”的问题,变成美国的一个“客厅话题”。电影放映之后,戈尔又发起了“气候工程”项目,训练了 1000 个志愿者在全国巡回讲演,提高社会的气候意识,这些讲演者包括卡麦隆迪亚兹这样的电影明星保证一年要做 10 个这样的演讲。
虽然真相一片出尽风头,无数草根组织却一直在为此默默行动:美国 30 多个青年组织发起了一个“校园气候挑战”的活动,目标就是首先在他们的校园里争取“清洁能源”;一群科学家开创了一个“气候变化博客”,专门向大众普及相关知识;老牌环保组织“扞卫环境”最近将“全球变暖”作为其核心活动内容;86个基督教领袖发起了“基督教气候动议”,要求国会管制二氧化碳排放;一个民间组织正在筹划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气候示威”,预期在今年 4月举行;新闻媒体相关报道层出不穷,仅时代杂志,2000 年以来就有四期封面故事是关于全球变暖问题;甚至连那些排污主体,一些大公司,也在没有政府“胁迫”的情况下,主动加入相关行动比如,包括 gebp 美国分公司在内的十个知名企业发起了一个名叫“行动呼吁”的活动,主动给自己的企业排污设限,与此同时,沃马特商场开始安装风力发电机,汇丰银行开始往“绿色投资”方面倾斜等等。
正是因为社会的各个角落在行动,民意开始觉醒,06 年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87的民众认为政府应该鼓励或者规定二氧化碳减排,58的民众认为政府做的太少了。民意至此,政府已经无力违拗。虽然联邦政府仍然拒绝用法律的手段限排二氧化碳,但它已经开始通过科研投资政策倾斜来引导控制排污,同时,鉴于美国联邦体制里的“上下分权”,美国已经有 358 个市长签订“美国市长气候保护协定”,“我行我素”地在自己的城市适用京都议定书。
可以看出,全球变暖在美国从一个社会问题变成一个政治议题,并不是因为政治家“独具慧眼”,而是因为民间团体新闻媒体科学界基层政府企业教会等等草根社会风起云涌的行动。一句话,因为一个活跃的公民社会。虽然中国是排污大国,对全球变暖“贡献”
越来越大,我却不知道中国什么时候会有大学生组织自己的“校园气候挑战”会有知名企业联合行动主动限排二氧化碳会有无数媒体争相报道全球变暖主题,从而将这个社会问题变成我国的政治议题。“和尚们”可以永远互相推诿下去,但是当抬高的水位开始淹没城市时,它可不分太平洋东岸西岸。
他人瓦上霜如果有 40 万人在你家门口被打死被强暴被迫害,你会感到什么呢如果你有正义感,肯定会对施暴者感到愤怒,会有帮助弱者的冲动,或至少为自己不能帮助他们而羞愧。
但是如果这 40 万人是在万里迢迢之外呢远到非洲呢确切地说,远到一个你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地方苏丹达富尔呢
也许你不会有任何感觉。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该看“快男”看“快男”。
2003 年初开始到现在,据联合国的数据,苏丹的武装冲突已经导致了 40 万人的丧生,其中无数死亡并不是武装冲突本身的结果,而是由苏丹政府支持的加宁韦德组织针对达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