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部分阅读(6)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9-25 19:05      字数:17796
��愿者,但离总统还有一定差距吧。最后麦凯东拉西扯竟说到:“她先生也是一个很强干的人”。就算她先生是个很强干的人,但这和总统选举的关系是

  其实相比奥巴马,麦凯恩倒是可以说政绩丰厚。奥巴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如果麦凯恩当选,那我们就不得不忍受布什的第三届政府了”。事实上,麦凯恩在很多关键问题上与布什政府大相径庭他是共和党里的改革派,而不是保守派。是他推动了限制“软钱”

  的选举筹款改革,是他力图消除特殊游说集团在华盛顿的影响,是他推动反虐俘法案并主张关闭臭名昭着的关塔纳摩监狱在很多问题上,他能够跳出既得利益集团的堡垒,保持特立独行的姿态。这也是为什么不但民主党人很多共和党人也对他不能认同的原因。

  奥巴马的高歌雄进,不禁令人思考现代民主和演说煽情的关系。一方面,在现代社会庞大的官僚体系面前,民众都渴望魅力型领袖给国家机器一个人性化的“界面”,所以善于煽情令人激动的政治家往往是激活公共生活的一把钥匙。但另一方面,煽情又容易淹没人们对问题理性公正的思考。韦伯曾说:“与民众缺乏距离,是政治家最致命的邪恶之一”对,他说的是“缺乏距离”,而不是“保持距离”,因为一定的距离为冷静思考提供空间。一个政治家站在演讲台上,面临的不是一个个可以协商辩论的人,而是一片黑压压的“群众”,群众的情绪不但具有传染性,而且会自我强化。当奥巴马用渐进的声调甩出一串串“yes; we canchange”的排比句时,他不是在理论,而是在催眠,台下热血沸腾的群众恐怕也早已融化在集体的汪洋大海里,无心去条分缕析他的许诺考察细节里的魔鬼了。

  比如,奥巴马话语的核心之一就是他的“仇富修辞”。在他历次演讲和辩论中,我们都反反复复听到他提到“布什麦凯恩只给那些最有钱的财富 500 公司 ceo 们减税”,而他自己的方案则是“给 95的美国人减税,只给顶层 5的有钱人加税。”这个说法当然够煽情,但是后来很多评论员都指出,奥巴马怎么可能给 95的美国人减收入税呢由于各种税收返还政策,美国底层 40的民众本来就不交联邦收入税。奥巴马更不会向公众指出这个事实:美国 5顶层收入者已经在支付美国联邦收入税的 60左右他们的收入比例是 37,进一步加税很可能伤害创业环境,从而影响底层的就业机会。再说“布什只给华尔街ceo减税”这个流传甚广的说法,事实上布什的减税方案针对社会的各个阶层,从减税幅度上来说,对中下层的削减幅度比对上层还要大,但是大多奥巴马阵营的人不去计算减税的相对额度,而去宣传它的绝对额度,从而得出结论美国的减税大多流向了顶层的有钱人。如果你本来只交2块钱的税,而我交 10 块钱的税,你减 50减去 1 块,我减 30减去 3 块,这么皆大欢喜的事,在奥巴马阵营就会变成“布什的减税 75的好处都流向了精英阶层”。问题是你本来就只交 2 块钱的税,怎么给你减去 3 块呢

  事实上奥巴马也知道即使再给那 5的精英加税,也不可能加多少虽然他已经许诺把这笔钱花在教育能源环境养老医疗等上面了,好像这棵摇钱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似的。这种让 95的美国人和 5的美国人对立起来的做法,与其说是真的旨在改善政府的财政赤字情况,不如说是一种用于动员选民的煽情修辞:看,那些有钱人不能便宜了他们

  当然不能说两个候选人输赢仅仅取决于他们的煽情能力。正如奥巴马所说:他领导的不仅仅是一场竞选,而是一场运动。麦凯恩落后于奥巴马六个百分点,可以归因于他们的煽情能力风度气质言谈举止,但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他们的政策取向和背后的社会思潮。布什政府下经济动荡外交失利民怨高涨,人们开始厌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