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所有的罪恶都要偿还(2)
作者:赤虎      更新:2024-09-22 08:43      字数:7161
�炸声响个不断,在这次广州大修路过程中,炸药首次被当作一种开山工具,或者说一种建筑材料,出现在大宋境内。这种黑火药威力并不强,可架不住量大。赵兴一手掌控着亚洲硝石第一储藏地小琉球,还掌控亚洲第一硫磺储藏地日本的海贸,在这次修路过程中他使用了无限量的炸药,逢山劈山逢路开石,取直线从广州取直线向惠州。

  这条正在修建的道路并没有与现有的官道重叠,偶尔它会与现存的官道平行,这时候同行的人就会看到爆炸引起的硝烟与滚滚的烟尘、隆隆的声响。帅范一路走一路介绍:“从这里到惠州我们一共分了三百个屯,每个屯大约一千人,负责修二十里官道。其中需要搞爆炸的总共有二十多个点,好在我朝人人都会点爆竹,弄这些并不复杂。

  这些民工分作三班,每班干两个时辰,一天干六个时辰。轮到干活的班队上去开山,炸下来的山石粉碎了铺在路面,没有轮上的班队,或者已经干完活的班队会集中起来进行简单的操练。此外每天还有半个时辰的授课,主要雇佣当地老农给他们讲广州作物的习性。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雇佣了一百三十名当地老农,其中还有部分村秀才……”

  赵兴打断帅范的话,插嘴说:“我已经跟方次彭商量好了,凡是来给民夫授课的老农,都给授予广南东路农学教谕的虚衔,不管他识不识字,官府都发给教谕的官身。这官衔不给薪酬,但学政那里记录名单,他没有品级,但见到地方官可以不跪拜。若有官司牵扯学谕,当地地方官必须先禀明学政,再行传唤农学谕。”

  帅范撇撇嘴:“大人,农学谕这称呼那么拗口,还不如直接称农学士好一点。”

  万俟咏阻止说:“休得胡来,学士的名号岂是我们随便就可以给的,还是叫农学谕好点。”

  帅范又嘟哝了一句什么,大伙都没有听清,接着他又说:“大人说到年底会有十万民工过来,可现在只有六万,人手严重不足。广州这里南人矮小,一贯不堪战斗,我们的水师与枪手还需要从山东河南募集,大人,眼看就要过年了,过了年军队编练不成,我们可就出不了手了。”

  赵兴一边催马赶路,一边解释:“别着急,人会有的,我大宋有一亿百姓,河南山东人口足够,可是这都需要时间。招人需要时间,运送这些人也需要时间,这些人赶到广州,也需要时间。

  再隔五六天,陕西的沥青就要到了,这批货物通过黄河运到渤海,而后再从渤海一路下来,路上运了一个月,等他们到了这就开始铺路了,明年开春把路铺完,这些人就可以让他们垦荒,先来的这几万人只要一半肯留来来,我们这一年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可是每批来屯垦的人都需要训练,反正朝廷有把流民编入厢军的惯例,我们就且当把这些流民编制成广南厢军,而后散步在道路两边一边垦荒一边护路。等这些人扎下根来,广州的人口就足了,人口足可以办很多事。”

  帅范有一句每一句答应着,这三人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游山玩水,时不时的驶下正式官道到筑路现场观察一下施工情况,等他们赶到惠州,恰好是除夕夜。

  苏东坡走到哪都是万众瞩目的人物,听说他贬谪到惠州,无数读书人专程等候在他贬谪的路线上,准备追随他来惠州。其中一名扬州学子张惠蒙性格最坚韧,在路上没等到苏轼,他竟然用两条腿丈量着,一路摸到了惠州,追随在苏轼左右,亲执弟子礼日夜伺候苏东坡。接着惠州附近的文人学子听到苏轼到来的消息,一起赶到苏轼的贬居所,甚至连海南也有不少人渡海前来惠州向苏轼请教,其中就有海南有史以来第一名进士姜唐佑。

  此时的姜唐佑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