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请港口(2)
作者:十年残梦      更新:2023-03-25 20:49      字数:4131
  一通了解之下,赵信知道了原因在哪里了,这还是经济发展惹的祸。

  定海军目前的发展,是经济挂帅,而不是政务,或者是什么诗词歌赋挂帅,文采再好,发展不了企业,搞活不了经济,也是白搭,军队上面,稍稍纯粹一点,可是职务不多,真正的政务上面,都是经济搞的好,占据优势。

  这一个理论,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最初进入到定海军的管理人才,基本上,都是在大名府招募的秀才,举人,一个领导,起码要识字,要看得懂报表,看得懂文件,这样才能够领会上层的精神。

  秀才也好,举人也好,这些都是在北宋的人文环境之中成长起来,他们更熟悉北宋的那种环境,对于定海军的情况非常不适应。

  在定海军发展的初期,毫不客气的说,赵信有绝对的权威,连基础的生态和圈子都没有形成的前提下,又有什么人能够对方赵信的身份。

  必须要按照这个来,不愿意的,那就换人,定海军大规模的开启夜校等教育,加大力度的扫盲,再加上一系列的专属技术人员的崛起,这才度过了最初的阶段。

  到后来,随着一个个的人员被换掉,这些领导者和文人,发现是来真格的,他们虽然很不习惯,却还是遵从了的,这里是军州,哪怕只有一县之地,却也是集权度非常高的军州,节度使有这巨大的特权。

  不过,学习了之后,经济为上的方法,虽然最开始有些接受不了,却没有什么猫腻。

  或许人的汇报,因为各种侧重点的不同,最终汇报出来的结果,会略微的有不同,可是报表上面的数字,这真的骗不了人。

  你说用春秋笔法,用云山雾罩,那是在北宋,在定海军,从一开始,报表和汇总都是确切的数字的,甚至一些数据,还需要交给审计局和税务局交叉来审核的,在定海军建设之初,非常的廉洁,数据都非常的准确,那些云山雾罩的,或者更改数据的,要么被逐出的定海军,有一定的经济错误的,甚至还被打入大牢里面。

  定海军的待遇很高,这些工厂的负责人的权利很大,地位也相对较高的,无论是钱,还是权,都不会有人主动放弃这个地位,最终,经过拉锯之下,还是普及了这个方法。

  经济和效率,成为了定海军的最重要东西,那些负责人,除了学习从上面发下的一些先进理论,自己也会充实学习,并且研究,怎么的提升效率。

  在最初的时候,运河开挖的时候,都有些争议,在高层,赵信几乎是一意孤行的推动了,因为总体的体量不算很大,最起码对于定海军来说,几百万上千万的投入,真的不算什么,赵信对于定海军的贡献巨大,他想要,就由着他了。

  最初没有人看出来什么,只觉得赵信好大喜功,伴随着运河逐步的延长,一些工厂,多多少少看出来了一点什么。

  这一条河,在定海军穿行了15公里,在15公里之中,除了少部分,大部分都是在工业区,几乎出了少数的工厂,其他的工厂,都是在运河很近的位置。

  目前工厂的负责人,秀才举人和其他的一些专属技术领域的人才各占一半,他们都是经过了长期的挑选,最终成功留任的,到了定海军之后,才认识到工业化的好处,也在跟定海军一起的成长过程之中,学到了很多,如何提升效率,如何降低成本。

  工厂需求,不单单是把产品运出去,因为定海军是一个岛屿的关系,他们的工业原料,还有其他的东西,都是依托着运输才能够运过来,没有这些原材料,工厂就会停工。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