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长江渔场(2)
作者:十年残梦      更新:2023-03-25 20:49      字数:4198
msp;渔船比起军舰来说,低了不止一个档次,这样如果直航的话,会更加危险。

  好在,渔船没问题,哪怕是大一点的渔船,它也是渔船,当所有的鱼获,还有其他的东西亮出来,还有什么问题,就算是被有心人关注,也不会泄露很多的秘密。

  以定海军为中心,前往的方向,主要是向下。

  在中国的近海,鱼群集中的位置,基本上都是在各条大河的入海口,比如海河,黄河,长江,珠江等等。

  这些河流,都是大河,入海的时候,携带了大量的水,冲击力相当的强悍,他们的冲击,会把底层的营养物质冲刷起来,喂养浮游生物,引来大量的鱼。

  这是生物的活性,就如同在密林之中,溪流的地方,多是最危险的地方,原因就很简单,任何的动物都需要喝水,这是一个没办法解决的问题。

  食草动物要喝水,他们引来了食肉动物,他们不是不知道危险,可是本能,还是让他们到来,也因此,这里就成为了猛兽的捕猎区。

  对于鱼类也是如此,在大海之中,浮游生物是很多生物的食物,特别大量的话,而且固定,就成为了一个可以捕食的区域,按照食物链吸引来的众多鱼类,形成了一个相对密集的渔场的。

  这个渔场的范围,几乎遍布在长江口,差不多几百平方公里的地方,分布了大量的鱼类,甚至不乏一些大规模的鱼群。

  这里是捕捞的天然所在,一旦抵达,只要没有台风,或者是其他恶劣的天气,就可以长时间的捕捞,或许,没有办法带回去新鲜的鱼,可是收获,却是之前在海上零散的碰运气的很多倍。

  早在赵信定下来,发展渔船的方略的时候,赵信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长江口,或许会成为未来渔船捕捞的核心,所以提前兴建了一些补给。

  现在长江口,还是一片比较荒僻的所在,后世大名鼎鼎的上海港,还是一片荒地,在上海陆地的地方,属于华亭县和昆山县,入海口的崇明地区,属于海门县。

  因为时间的关系,后世不断增大,中国第三大岛的崇明岛,还只是一个小沙丘,东沙和西沙在唐朝出现,然后开始有人定居,然后到了天圣三年,两沙结合,形成了一个较大的陆地。

  说是大,比起定海军还要小的,也就是几平方公里的样子,而且旁边不那么坚固,不具备成为海港的条件。

  别说是崇明了,就算是上海,也不具备条件,后世的上海,是长江经过了千年的冲刷,最终形成,这个时代,后世的上海港,还在海里。

  上海是没有办法,可是再往里面,沿着的长江逐步的进去,那是一系列的城市,比如说,崇州,这是后世南通的名字,早在唐代这里就是重要的港口,到了宋代,海上贸易,还有内河运输的繁盛,也他这里不断的发展。

  这么一个长江流域的咽喉,也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定海军早有布局,建设了一个货栈码头,用于存货和转运。

  现在,当渔船可以前往长江口附近,进行捕捞的时候,很自然的,也把这里当做了周转中心。

  此时,长江三角洲这边,还没有深入海洋太远的,目前的长江口,到崇明也没有多远,崇明现在的名字海门,距离崇州,只有不足100里。

  这里非常适合作为中转站和临时停靠港口,以风帆的速度,最多3个小时,就能够抵达港口,无论是避风,还是临时修整,都没有太多的问题。

  同样的,这里也是辐射整个长江流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