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长江渔场(3)
作者:
十年残梦 更新:2023-03-25 20:49 字数:4198
��口,在定海军的商业领域,也知道海鱼在北宋的价格,位于长江流域的一系列的港口,比如说,崇州,比如说江宁,再比如说常州和苏州,这些集中了无数风流财富的地方,确实可以作为销售地。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设想,在北宋,在没有冷冻技术的时代,天然的鱼获,保存不易,腌鱼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的,这种销售,必须要东一些心思才可以。
虽然长江流域,较为的富庶,可也不是如同定海军那样,集中了大量购买力强的民众,30万斤鱼,两三个小时,就能够在定海军消化完毕,可是就算是最为富庶的扬州,它能够消化多少。
销售,不过是针对一些高端的鱼,比如说味道鲜美的那种,或者是在定海军的引领之下,产生的风潮,比如说螃蟹,龙虾。
这些东西,虽然传说之中流行已久,可是螃蟹是在清朝才逐步流传开的,至于龙虾,中国古代根本就没有龙虾,那是原产美洲的。
这些都是后话,3艘船,除了需要大量的捕捞鱼类,为定海军增加蛋白质,还有维生素a的摄入量,同样的,也是为后续的船打前站。
未来的15天时间之中,陆续将会有17艘船完成的海试,他们会陆续前来长江口,3艘船就差不多千吨,20艘船,就是6000吨以上,这样庞大的捕捞量,也只有长江口能够长期持续的承受的住。
而接下来的三个月到半年时间,定海船厂会继续的扩大产生,预计会友6个批次,最少300艘船下水,到时候,捕捞的总吨位,会达到10万吨。
听起来很可怕,可实际上,这个吨位,真的不算多,哪怕3天完成一次满载,一年下来,不过是1000万吨,这个数字,恐怕连后世严格控制的年份都不如。
在号称东海无鱼的21世纪,严格限制之下的可以再生的捕捞量大概是500到800万吨,实际上的捕捞量在1300万吨,这还是控制的结果。
最开始,东海开发的时候,这个总量恐怕是3倍都不止。
没有污染,千百年的时间累积的,最终形成的庞大的渔业资源,不说达到3000万吨这个数字,保守估计1000万吨,还是可以预期的。
就算是定海军未来,人口达到1000万,1000万吨,也可以保证一个人一年吃下去一吨,这个数字,比粮食都可怕了。
实际上,每个人吃不到一吨,鱼虽然不错,可是吃多了,也不好,就拿一个非常喜欢吃鱼国家来比较,日本人均摄入鱼肉大概是在28公斤到30公斤之间,也就是说,人均每年60斤鱼。
从这个来计算的话,按照北宋1亿的总人口,大概需要60亿斤鱼,换算成吨的话,300万吨左右,单纯一个东海,都可以轻松无比的支撑,更别说的其他的海域,甚至是北海道。
大量鱼类的摄入,不但可以降低粮食的消耗,肉的热量较高,肉食摄入的较多的话,人均的粮食消耗就会减少,同样的减少各种维生素不足,特别是维生素a的问题的。
说起未来就有些远了,渔船,不过是定海军最初的发展方向,却不是全部的发展方向,这个在初级阶段非常有用,可以获得巨大的收益,并且改造整个定海军的营养安全,可是真正决定丁海军未来发展的,还是军舰和商船,之所以不把他们当做重点,也是因为最初的建设吨位有限的关系。
肩负着整个定海军的希望,在有其他的船,替代了他们的作用之后,三艘船再一次的出航,相对于第一次出航,这一次,他们走的非常驾轻就熟。
水手们经过了一个月的磨合,已经熟悉了渔船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