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四十七章 谁家天下(三,四)(3)
作者:星空漫游者      更新:2023-01-12 06:23      字数:4368
�是官僚社会,一切围绕着政府的行政权力打转。古代的中国,官员享有特权,有功名之人不但可以堂而皇之地免税免差,还可以利用官场层层叠叠的关系把负担转嫁走。故而一旦吏治腐败,不但官员上下其手贪污受贿,更会把负担全数转嫁给无权无势的自耕农,逼迫他们把土地贱卖给官绅之家,变为佃农。而更有很多农民,在官吏的盘剥压迫之下不得不破产逃亡,以至相聚为盗。故而所谓土地问题,只是官僚体制的结果,而绝非治乱循环的根源。只要这个体制的痼疾不解决,即使给农民均田,最后依然是一样下场,反而打击了农民致富的积极性。

  至于所谓开国气象,无非是推翻了原有统治集团的革命者,一方面借鉴了前任统治者的教训,一方面也慑于夺权过程中底层释放出来的激愤,另外也不排除是基于其自身的一些理想和信念,所以能够坚持抵御住了一些诱惑,而多考虑一些国家和民众方面的福祉,对旧有体制进行一些扬弃。在吏治上比起前一代的王朝末世有所改观。

  可人毕竟是健忘的,又是有私心的,理想也终究敌不过现实。一旦社会安定下来,民众或忙于温饱或忙于致富,对于政治上的事情也逐渐不闻不问。尤其是中国,“帝力与我何加焉”的思想根深蒂固,换了哪个做皇帝,老百姓还是一样要吃饭。只要不是逼的活不下去了,又有谁会对着皇权和马刀说个“不”字?

  这个时候,通过自上而下的权威来进行统治的官员阶层,也自然而然地开始享受起了坐天下统御百姓的快感。官场应酬你兄我弟,上下勾连彼此扶持,也就更是天机恢恢疏而不漏了所谓灭门知县,破家知县,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大家都明白,所以心照不宣。历朝历代的差别,无非是腐化速度的快慢而已。

  而获得了权力,尝到了甜头,又因为权力而留下很多不能细察不能深究之事的官员们,会自觉自愿地放弃手中的权力吗?以这些权力为核心建立了分肥体制的各种力量,又能甘心这个分肥体制崩溃,让多年的努力打水漂吗?

  郑宇心中冷笑。看来,延续千年的规矩,就算历史发生了些搞不明白的变化,却依然在顽固而清晰地发挥着作用。这个貌似崭新的庞大帝国,内里却实际上继续着千年来的老规矩。那个又一批奴隶冲进王宫,成为新一代国王和贵族的故事,似乎就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

  他突然有点想尽快看到那位貌似全知全能的开国皇帝,不对方这一切后会有样的表现。是恼羞成怒?是冷酷到底?是陷入深深的失望?还是……嘲笑大惊小怪?

  “乃国之重宝,”郑宇默想片刻,再次深深一躬,“今国事多艰,如这般大才,若为伯夷叔齐实乃国之憾事。宇虽不才,素有济世匡扶之志,今日腆颜恳请归国,共谋国是。”

  李达郑重还礼,正要,旁边却传来一个带着嘲讽的声音岂是趋炎附势的势利之人?您是金枝玉叶,我们这些小民自然是高攀不上。不过有一条,中国人并非天生的奴才,我们有脊梁有骨气,请别把我们和前清的奴才们相提并论。”

  郑宇目光一凝,双眼眯了起来。他看着孟华,缓缓说道孟兄所言何意?”

  “在下孟华,湖南长沙人,现于莫斯科大学就读社会学博士。在下所言,皆为个人之心声,与吾宗族亲友毫无干系。殿下大人大量,自然不会和我们这样的升斗小民计较。”孟华毫不退让地看了,“也许您觉得以您的权势,小民就应该对您毕恭毕敬诚惶诚恐,顺着您,做事让着您,羡慕您的地位,畏惧您的权势,在您面前摇尾乞怜,乞讨您抛下点好处。可是,您想了。”

  “君臣纲常,本来就是您的那些前辈同行欺骗民众,麻醉民众的迷魂药。就是这个封建礼教和封建规矩,几千年下来,阉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