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历史的哭泣(2)
作者:星空漫游者      更新:2023-01-12 06:32      字数:6368
��根本的原因,其实是他和穆铁的权力之争。面对那位强人的咄咄逼人,恐惧于可能的死亡和清算,郑宇在他,也是在他追随者的推动下,终于走上了起兵反抗的道路。

  这两个强人,各自拥兵数万,站在正义和道德的制高点指责着对方,用最为强悍的武力展开了对抗,把这座千年古城变成了战场。

  要说凶手,他和穆铁,其实都跑不了,都是凶手。

  郑宇看着窗外绚烂的光海,听着四面八方连绵的炮火和密如爆豆的枪声,看着四处燃起的熊熊大火,似乎听到了濒死的惨叫,市民的哭号,他的心在痛苦中煎熬,泪水终于流淌了下来。

  这不仅仅是因为强人的意志。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这个国家的悲剧,这个民族的悲剧。

  一切,最根本的,是在于人们心底那种对暴力的迷信。

  崖山之后无中华。

  宋朝是一个开明和包容的时代。从赵匡胤开始,前朝皇室乃至皇帝都没有被诛杀,反倒是代代相传;功臣宿将没有被灭门,而是用杯酒释兵权一笑泯恩仇;安装了指南针的南宋商船畅游七海,丝绸,茶叶和瓷器畅销世界;刑不上大夫,对政治异见力量,有宋一代最多不过是贬斥。新旧党之争,苏轼这样的政争失败者还可以在杭州做个地方官潇洒悠游。文明昌盛,社会进步,在欧洲处于中世纪的末叶,被宗教的蒙昧紧紧捆缚的时候,宋朝却已经闪烁着人文主义的火花

  蛮骑的铁蹄踏碎了文化跃迁的梦想。

  南宋苟安,理学盛行,华夏传统文化逐渐走上了愚民和僵化的道路。南宋亡于崖山一战,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之火终于熄灭,十几万不肯做奴才的华夏子民跳海自杀,在蒙元的马刀之下,民族血液中忠勇义烈阳刚进取之风消失殆尽,苟活下来的幸存者发展出各种各样圆滑世故的保命哲学,充满了老人黄昏式的人生智慧。

  随后,朱元璋以民族复仇的口号光复神州,却走入了一个极端崇尚暴力,保守自大,自私偏狭的误区,建立了一个更加专制而僵化的体制。

  杯酒释兵权的宽容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皇帝杀掉一切开国功臣;刑不上大夫的宽容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夷十族的残忍,是廷杖的无情;开阔的心胸,广泛的对外联络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海禁,是闭关锁国;宽松的政治氛围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特务政治,是广泛的告密揭发,株连清洗;思想和舆论的自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八股取士和理学的滥觞,把整个国家的思想和意志驯服在皇帝为首的统治机器之下。

  这种暴力打倒和暴力压迫的模式,以朱元璋和朱棣构建,成为有明一代的政治规则。在僵化的体制中,在思想严密受控的国家体制中,思想的碰撞让位于利益的斗争,理想的火花逐渐泯灭。一个个以地域或利益结合而成的派系,为了权势而互相争斗。浙党楚党东林党阉党此起彼伏,斗争不择手段,一切让位于权力,个个的目标都是将对方彻底消灭。

  在这种僵化的官僚体制下,上层进行着漫无边际的权力斗争,下层民众遭受着残酷的压榨,靠着明哲保身的哲学自我麻醉,科技文化的创造力逐渐衰退,国家大政不断地人亡政息,最有才干的改革者也不得不向强悍而顽固的官僚体制和利益集团低下头颅。对国家零零散散的修补,仍然无法挽回这个王朝的元气,最终,这个元气耗尽的衰朽王朝在内外交困和朋党斗争中轰然崩塌。

  取而代之的清朝,在承继明代政治体制和传统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加强了思想阉割,用剃发和各种侮辱性的礼仪规定,旗人制度,反复的文字狱,彻底的愚民教育,把整个民族血液中的理想信仰,民族意识消灭殆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