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历史的哭泣(3)
作者:
星空漫游者 更新:2023-01-12 06:32 字数:6368
个民族被驯化成了家畜一般慵弱的存在,他们几乎忘记了曾经拥有的汉唐盛世,忘却了曾经拥有的开明与包容。他们自私,他们偏狭,他们不懂得人本,也没有感恩和悲悯的观念。他们轻视人命,更乐于用暴力使人屈服,而不习惯于协商和契约。 他们不断地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不断地在各种教唆和煽动之下进行着形形色色的内斗乃至内战。
可这一切的责任不是他们。
这是历史的悲剧,这是民族的悲剧。
可上天把郑鹰赐给这个民族。
他来了。他看见了。他行动了。
为了激发民族血液中消失殆尽的尚武精神和民族意识,为了让这个一盘散沙自私自利的民族再次凝聚起来,让他们恢复汉唐雄风和有宋一代的开阔心胸,为了让这个国家能够最快地强大起来,正所谓矫枉必须过正,他选择了民族主义,选择了尚武精神,选择了军国民教育。
可他很清楚明清式一言堂和思想阉割的危害,他反对这个国家只剩下一个声音一种思想,随后在自我强化的死循环中走向腐化堕落,最终被不满的力量推倒;他也同样反对国家的各派力量不择手段地打击对手,不惜破坏整个体制和秩序。
他建立了一个包容的体制,他希望把点燃的理想火花呵护住,他希望把这些理念不同信仰不同的力量,用复兴华夏的旗帜聚拢在这个天下共主的麾下。他希望这些力量虽然理念和信仰不同,但能够在认同秩序,认同复兴国家的最高理想的基础上实现共存,实现良性竞争。
是的,他许可各种激进思想的存在,只要你是为了国家,你不主张打破这个体制他希望这些富于理想主义的不同力量彼此斗争,彼此牵制,在他潜移默化的引导之下,推动这个国家建立一个开明而包容的秩序,一个富有弹性的制度,一个充满活力开拓进取,一个不会重蹈历史治乱循环覆辙的秩序。
但也是在这种混杂着民族优越论和军国主义思想的氛围中,这个民族中的一些精英分子,在那种偏激的惯性之下,由于种种原因走向了极端。他们开始过于迷恋武力,崇尚暴力,他们在军事胜利的刺激之下渴望更多更大的荣誉,渴望用手中的强悍武力来主导国家的蓝图,渴望这个国家的一切资源都能动员起来为战争服务。
他们渴望成为国家的主宰,并且压倒一切不同的声音
郑鹰发觉了这种危险的苗头,却并不忍心摧折这些宝贵的理想。他想在国战后全面清理,可现实却逼迫他不得不在国战前就进行敲山震虎。他的所作所为引起了激进分子的仇恨和恐惧,最终导致这位开国皇帝倒在宵小的枪下。
强人的倒下,导致了秩序的崩溃,这个国家再次陷入了人亡政息的深渊,后起的强人们再次为了权力不惜展开最为残忍的杀戮
就在这一夜,这位皇帝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国会体制,三权分立,文官政治,在兵变的枪炮中成为最大的笑话。皇帝被刺,元帅上位,军部取代了内阁,将军主宰了政治,无论是叛军,还是郑宇的一方,都很清楚力量的来源,在于军队,在于暴力。
毫无疑问,经过这一夜,人们对暴力的迷信又攀上了更高的高峰。再进一步,恐怕也就是军事政变,军阀割据,军国主义的三部曲。这种集体性的暴力迷信,曾经在另一个时空的二十世纪上半页,导致了连绵的内战,让这个国家步履蹒跚。而在这个时空,这种迷信反而是加重而不是减轻了
难道历史就真的不可改变吗?
崖山之后无中国
既然我来了,这一切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