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沸腾岁月(4)
作者:星空漫游者      更新:2023-01-12 06:33      字数:11095
p;现在看来,这个父亲一手打造的执政党,还没有那么严重的整体性堕落。他的大部分干部还有着基本的爱国心和淳朴的正义感。现在举国上下这个气氛一激,即使是某些暮气深重的老派党员也难免受到了一些触动。

  地方上的复兴党议员别无选择。上有皇帝和中枢政府,中央党部的威权,下有民众,别党议员和地方舆论的压力,实在是……必须积极投身进去了。至于往日称兄道弟的几位贪腐官员,们自求多福吧。

  想要靠媚上拼指标搏出位的酷吏?对不起,先过地方参政院,舆情和民众这一关了。而且,还有一个更现实的威胁:对于以扩大打击面,编造证据罗织大案为手法的媚上企图,由于多条渠道的互相监督,已经了一些案例。

  有尝试着把一些有地方自治思想的官员议员纳入进来,试探一下中枢风向的。

  有罗织大狱编造证据制造“大案”争取政治资本的。

  有牵扯工商业者,以此敲诈勒索的。

  有公报私仇诬告的。

  郑宇的回应很简单:以他和内阁的名义,直接驳回重审,一旦确属诬告严惩罗织者。此外,打击面仅限政府部门,其他一律由帝国司法,检察和警政部门负责,不能纳入反腐体系中来。

  一些好大喜功,无限株连罗织大狱的中枢派遣人员刚刚露出苗头,就被解职召回北京。

  笔名北竹的刘子文,在报纸上毫不留情地批判了这些媚上企图,舆论界闻风影从,刚转了些念头的某些人马上缩了。

  在这一场很有些激进色彩的运动中,郑宇很注重方式方法。

  自镇国军时代开始,郑鹰就极为注重干部培养,注重对国家的管理方式。他自军事起家,却并没有对国家采取简单粗暴的军事化管理模式,而是耐心培养干部,积累管理经验,每一项大的政策变革都要有充分的试和经验积累,甚至不惜在安南用了十年,在江南用了十五年来打牢根基。因此,郑鹰时代的体制更有包容性,更有活力,官员队伍也相对鱼龙混杂。

  到了郑宇的时代,他开始收拢一些,同时把一些下放给民意机关。如果说郑鹰是把一个处于中世纪的国家带入了启蒙,经历了大**,在剧烈的大转折中快速催肥,那郑宇就是要解决郑鹰遗留下来的一系列弊病,把这个国家带入现代化,建立一个更加持续,更加合理,也更加进取的新秩序,这是一场同样巨大的变革。

  郑宇很清楚这个过程中方式方法的重要。这一切都会成为这个国家未来政治活动的惯例,影响的都不是眼前,而是百年乃至千年。他身为皇帝,是国民的表率,也是一切政治人物的表率。如果他本人表现出对法治和秩序的无视,那就等于在开启一个潘多拉魔盒。

  所以尽管这一场运动究其实质很有些人治色彩,但郑宇却偏偏采取了法制化制度化的方式来推动。一切都是法令先行,该有的立法程序一样不少,国会的辩论,表决,皇帝副署,内阁动议,一样样全都是有板有眼。

  当然,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一双无形的手在默默地,巧妙地操控。

  反对派也就一些法令的违宪向最高法院提请仲裁,当然,结果毫无悬念。

  对此,内阁某些成员在私下里表现出了极大的怨念,而且他们也的确有充分的理由表达这种怨念。即使是以任劳任怨,勤恳宽厚深得郑鹰信赖的总理大臣刘定一,私底下也叨咕了几句“高调别人唱,政令都用我们来出,到时候出了问题甭问也是我们顶雷”,至于最近被地方财政预算的事情折腾得yu仙yu死的唐绍仪说得更直接—“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