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沸腾岁月(5)
作者:星空漫游者      更新:2023-01-12 06:33      字数:11095
��是给人擦屁股的,用之前都是白纸一张,用完就是垃圾,随手扔进茅坑也说不得”。

  第二天,自刘定一以下,一起发了牢骚的几位内阁重臣纷纷收到了御笔手书,有“国士无双”,有“华夏栋梁”,有“气量如海”,不一而足。新皇还附上了感谢信,里边满是真诚的感谢,再接再厉的话语。众人一边苦笑,一边也暗自心惊某人消息的灵通。牢骚发完,该干的事情还得干,反正这吃力不讨好的角色从郑鹰在的时候一直干到这位新皇继位,干多了也就习惯了不是?

  从中枢到地方,军方的各个潜实力,在这一刻不约而同都站在了郑宇一边。

  十年前甲午之后,郑鹰安排了大批军队干部退役转入其他领域,一方面是用这些精英人才加强对国家方方面面的控制力,更好地贯彻中枢意志,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军队内部系统化培训出来的新生代腾出空间,避免军队的官僚化和陈旧化,也利于新一轮的军事革新。

  在这种安排下,从国会到地方参政院,从政府到警政系统,从工会到农会,到处都充斥着军队背景的干部。

  不过这些人也是形形色色各有诉求。

  对中老年军官来说,他们一方面对郑鹰转为压制军队隐隐有些不满,又对所在的国会和参政院被文官主导的内阁和地方政府压制很是不满,一方面也对军队那些新生代的激进感到忧心忡忡。他们也属于既得利益者,想的更多是扩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对于后辈军人某些危险的念头,其实他们也不全是支持,即使有支持,也更多是基于对文官压倒军队的担忧。他们很清楚,的根在军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现在,激进分子们被打压下去,但新皇却没有抛弃军队,反倒是开始对文官下手,这让这些中老年军官们两方面的诉求都得到了满足,他们自然是积极地投身了进来,争取在新秩序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书记处,这个郑鹰一手打造的皇帝幕僚机构,在这场风潮中表现出了一贯的高效。虽然书记长邓潜和先皇一起遇难,但书记处多年积累下来的制度和规则,成文和不成文的方式方法,集聚在一起的精英人才,依然足以支撑起皇帝赋予的重任。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眼看新皇最亲信的班底也没多少人,现在看来又是个有大志的,书记处上上下下都憋足了劲要好好表现表现,跟上形势,再加上邓潜去世,郑宇给几个之前的二三四号人物分别委以重任,让他们彼此竞争,对于书记处的潜力倒更多挖掘了几分。

  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肃贪,却没有出现天下大乱的局面,这有赖于帝国各个强力机构和社会组织,是在调查局为核心的协调会统一调度之下,依据法令行事。一切都有章可循。打击的范围被严格限定在政府部门,而没有扩展到其他机构。有赖于之前筹划的周密,有赖于之前郑鹰在位准备反腐之时,书记处对各地不同情况的周密了解。

  国家强力机构,证明了的高效和相对清廉。在这场肃贪之中,作为秩序守护者的他们履行了的职责。中枢虽然发动了民众,但依然通过地方的协调会和强力机构牢牢控制着社会秩序。警政机构,警备部队,地方总情局,宪兵队,以至国防动员部门,工会农会,青年团,这些组织实际上都是依照军事体制进行管制,令行禁止是基本要求。所以他们都在严格执行命令,对一切过激倾向乃至可能威胁社会秩序的倾向都给与了压制。

  在地方上,发动民众检举揭发也要有选择有区别的进行。基本上,这种办法只适合于中枢控制力强大,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否则,一旦民众的狂热被煽动,再有些居心叵测之人在其中蛊惑,把事情往其他的方向转,或者某些急于立功的官员大肆煽动,搞成了暴*,那就是引火烧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