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风云变幻(上)(2)
作者:星空漫游者      更新:2023-01-12 06:35      字数:5080
比较宽容,和美国的价值观更加接近。

  华裔学者干脆指出中国在三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共和制度,周公和召公就是最早的两党制,而国人暴动其实就是法兰西大**的先声,中国乃是世界民主共和**的先驱。甚至中国还在隋唐的时期就建立了东方版本的权力制衡机制,即三省六部体制,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并采取科举考试选拔文官,比英国更早建立了文官体制。

  这一下,更引得一直以民主共和和两党制为自豪资本的美国学者大感兴趣,在这个年轻而好赶时髦的国度中掀起了一股汉学热。

  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传统,中国那位皇帝,这个帝国传奇一般的建立,乃至现在这位青年皇帝传奇的经历,神奇的平叛……尤其是当那位皇帝的就职演说刊登出来之后,美国的众多评论家一致认为这是一部通篇闪烁着人文思想和理想光芒的杰出作品。

  整个美国开始为太平洋彼岸的那个国家,为那个年轻得过分的青年皇帝着迷。很多热血沸腾的美国青年直接跑到中国大使馆,要求作为志愿者参战,甚至有不少退役的美国军官也来询问“你们需不需要经验丰富的白人军官”,“你们那位年轻的拿破仑想不想组建外籍兵团”。

  这个北美大国一下子被这个东方的神秘国度迷住了。这里面包含着对被侵略者的同情,对过往辉煌历史和今天现实的鲜明对比的惋惜,对自身富裕自由的优越感和对这些受到直接威胁的人们的同情,乃至对于西太平洋一旦被那两个侵略成性的国家占据,尤其是沙俄那样农奴制色彩很重的专制政权,会对美利坚的商业利益和民主自由构成的威胁,混杂在一起,让很多美国人几乎下意识地把这场战争中中国的前途和美国的未来挂上了钩。

  开战初期,借着海陆胜利的东风,中国财政部的代表在纽约和波士顿进行了第二期中国-北美战争公债的募集,总额五亿美元。这一次的提法是“战后重建”,并且以西部领土的开发权作为违约赔偿,顿时引爆了整个美国工商界。美国人已经把中国的西部等同了美国的西部,想起了当年的淘金潮,想起了加利福尼亚的石油大。潮水一般的订单涌来,而采取荷兰式招标法确定的利率居然只有区区的…五厘,这简直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为了补偿国内生产能力的不足,中华帝国的商务代表团直接在美国进行了大采购,但也附加了条件,那就是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这些订单除了产品,接受方还要提供相关的工业技术转让,以便国内可以扩大生产。

  面对数额恐怖的订单,饱经经济危机摧残,苦苦挣扎的美国工商界还是有很多公司动了念头。

  随着两国经济利益的紧密结合,社会舆论氛围的一边倒,美国的民间风向终于全面倒向了中国。

  在哈佛大学,当教授拿着最新的电报大声宣布中国取得了琉球战役胜利的时候,学生们的欢呼简直如同国家赢得了战争,而中国留学生们则被各个会和学生会请去发表演讲参加聚会,成了校园名人。

  对此,伦敦报界的一位评论家评价道……就这样,那位十八岁的中国皇帝做到了乔治三世国王花了一辈子,出动了几万军队也没做到的事情:他兵不血刃地征服了大洋彼岸粗野直爽的牛仔。”

  在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由中华帝国,罗斯柴尔德财团和当地商人一起投资的加州油田一直在和美国石油霸主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对抗,维护在西海岸的独占地位。原本日俄远东的油品主要是从加州,通过周围美国本地商人开办的小油田和炼油厂来购买,现在这些人也联合起来拒绝对日本人和俄国人出售油品,一股脑地把油品卖给了中英美合资的加州石油销售公司。即使是在俄亥俄,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