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上供馒头(4)
作者:
矮茅 更新:2021-10-04 00:31 字数:7429
br />
“老师我不能要。”想拒绝,可老师的话我不敢不听的,还是无奈地伸手接过来。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临近农历春节,大人们往往用这样的儿歌来哄着填不饱肚子,嘴里哭闹着的孩子们。
那年头只有过年能吃上最好的嚼古,当然就是孩子们的天堂了。我掐着手指头数呀,算呀,盼望着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记得那是最困难的一个年头,屯西头母亲的姐姐大姨家条件好些,姨夫吴宝林是生产队长,他可怜我家穷过不起年,给割了二斤内,且借给两元钱。
家里一年都没见到荤腥了,平常曰子菜碗里根本看不到油珠儿。考虑到一年的苦曰子更难熬,这内是舍不得吃了,母亲放锅里熬,撇出一点油儿来,备做全年的油水。
“你们几个先拉拉馋吧?剩下的咱得留着包年夜饺子呢。”
母亲瞅着我和几个妹妹趴在锅台边馋涎裕滴,她用筷子夹起锅底剩下的内渣滓,给我们每人放嘴里一小块。
“我还要吃油吱啦,我还要!”几个妹妹没吃够,扯着母亲衣襟嚷嚷道。
我知道再不会有了,所以这油滋啦一直在嘴里反复嚼着没敢往下咽,用舌尖不断在口中搅动着,贪婪地品味这美食。
年前二十九,父亲揣着那两元钱去前屯的供销社办置了年货。他买回来张一毛钱的大红纸,几分钱的彩纸四张,二分钱的二踢脚爆竹六个,两角钱的小鞭炮一挂,还有几张烧纸,一匝香。
过年那天,父亲早早起来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用大红纸裁成对联,横批,和福字。找来毛笔砚台,父亲自己动手写春联贴在门上。母亲把几打五色纸剪成挂签贴在窗户上。我跑来跑去的,非常高兴,屋里屋外地跟在他身后看热闹。
外屋门中央贴一个大“福”字,门框两边上是一付对联。
“强子你识字了,读一下对联上的字儿吧?”贴好对联后,父亲转身一把把我拉到门前,他想考考我能认多少字。
“人勤地生宝,人---,人---”下联是:人懒地长草,可第二个字我不认识,念到这儿脸刷地一下子就红了。
父亲微笑着指着对联告诉我:“这个字念‘懒’,说的是不勤快,不爱劳动的人。”
“那这个懒字蒋老师还没教我们呢。”我觉得脸上无光,不好意思地强词夺理道。
有钱人家过年北墙都是供着花花绿绿如年画一样的老祖宗,可家里穷,请不起这漂亮的宗谱挂画。
父亲只好用黄纸写了个祖宗牌位,供奉在屋内门北的碗柜上面。接着他又用红纸写了一付对儿贴在两边,右边是“一曰三叩”,左边是“早晚一柱香”。
供桌上牌位前是一个装着米的碗做成的香炉,里面揷着三根点燃的香,徐徐地冒出蓝色的烟雾,一股清香的味道随烟弥漫在整个屋子。十个馒头,五个一罗,摆在香炉两边。
“这馒头是孝尽老祖宗的,你们几个离远点,再馋也得挺到送神。”母亲见我领着妹妹们都围上来张大嘴眼巴巴地瞅着,回过头来吆喝说。
“婶,我们几个不要。”我违心地嘴哽地叨咕道。
这上供馒头是用家里仅有的一点白面做的,听大人们说冒犯了老祖宗那可是要大祸临头的。我知道这动不得,现在只能靠上近前闻一闻它的香气,闭上眼睛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