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部分阅读(5)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9-25 19:05      字数:18382
,你会如何设计高考分数线方案

  你可能会说:三个地方分数线一样嘛大家公平竞争嘛

  你也可能会说:让边区分数线低一点,其他两个地方一样,因为那些地区贫穷,教育条件有限,人家北京上海的孩子用电脑打字,俺们这里还是凿壁借光呢。

  你还可能会说:我选择让北京上海分数线低一点,其他两个地方一样。因为因为咦

  你们地球夏天真热啊

  我们知道,这三种选择,第一种叫“程序性正义原则”;第二种叫“补偿性正义原则”;第三种,姑且称之为“夏天总是很热”原则吧。

  怎样悼念死者4 月 16 号,河南平顶山发生矿难,33 个工人死亡。

  我们想象一下这样的悼念规模:天安门降半旗5天,胡锦涛总书记第二天前去慰问,中国所有的媒体连续跟踪报导,河南省长宣布第四天为全省悼念日,并成立独立调查小组调查煤矿责任,矿主举行声势浩大的烛光集会,并为全矿人员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死者生前投保的保险公司立刻启动赔偿机制可惜,这 33 个工人没有得到这么隆重的悼念,得到如此悼念的,是美国弗吉尼亚州理工学院里同一天死去的 32 位师生。

  平顶山矿工的死,还没来得及在各大媒体中露上一脸,就很快沉没在“辽宁铁岭钢厂钢水包脱落 32 人死亡”“河北邯郸煤矿爆炸死亡 11 人”这样层出不穷的新闻里。事实上,如果中国每发生一次大规模矿难就用上述那种规模来纪念,那么一年 365 天中国的国旗根本没机会升起来,胡锦涛除了慰问矿工啥事也别想干,而媒体上也不可能有空间报道其它新闻。过多的死亡让每一次死亡的意义贬值,无论听上去多么残忍,这就是事实。

  那么难道我们就不悼念死者了,就当 33 个工人仅仅是一个数字任其淹没其他那些数字里了

  当然不能。如果我们不大可能用降国旗用最高领导人慰问用媒体铺天盖地的报导来悼念死者,至少我们可以用制度改进来悼念他们,而且很可能,这也是最让他们死而瞑目的一种纪念。

  美国曾经也是矿难频繁的国家,但是每一次大的矿难,都转化成了相关制度改进的机会,致使矿难发生频率不断下降,从 20 世纪初年均 2000 多个人死亡到 50 年代年均 500 多人死亡,再到 90 年代年均 93 人。到现在,煤炭开采行业已经成为“本质安全行业”,劳动安全性甚至好于农业建筑业和零售业。百万吨死亡率只有中国的百分之一。

  我们来看看在美国“事故”如何推动制度改进。

  1907 年,美国发生了其历史上最致命的一次矿难,西弗吉尼亚的一次爆炸夺走了 362 个人的生命。当然,这只是当时频繁矿难中的一次。1910 年美国矿务局的成立,很大程度上就是迫于当时的“民愤”,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发展科研技术来提高采矿的安全系数。美国20 世纪上半期矿难频率的下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矿务局资助的科研成果。

  1951 年,宜利诺伊州一个煤矿发生了 23 年来全美最严重的爆炸,119 人死亡,直接导致了 1952 年“联邦煤矿安全法案”的出台。该法案确立了煤矿年检制度,规定了煤矿的安全标准,同时联邦巡视员被赋予了下令违规煤矿停产的权力。

  1968 年的西弗吉尼亚矿难又是 1951 年以来最大,78 个矿工死亡。这又导致了 1969 年的一个重大立法:“联邦煤矿健康和安全法”。这个法案不断完善,1977 定型。其主要规定�